“以先生之才,见吕公则必使其悦,然终身徒为门客耳!但若扳倒吕公,括可保先生丞相之位。”赵括死死地盯住了李斯,这是一招险棋,说实话赵括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这……”世人皆说吕赵二人交情深厚,今日看来只是虚言罢了!李斯心中暗笑一声,迫不及待地表白道“出仕不为相,此生虚度也!李斯愿助马服君一臂之力!”说罢,两人几乎同时哈哈大笑了起来。
次日,赵括便带着李斯去了渭水南岸的吕氏庄园。进庄后,赵括让李斯先在院中等候,然后在老管事的引领下走进了大厅。等待中的时间总显得异常漫长,李斯独自一人站在院中,焦急地搓着手,不安地来回走动着。过了许久,老内侍终于从厅中走了出来,朝李斯招了招手“相国有请先生。”
成败在此一举,李斯心中顿时一阵狂喜。他忙不迭地整了整衣裳,一定神,大步走上台阶,跨入了大厅的门槛。
“你便是李斯?”高坐于大厅首座的吕不韦含笑望着这位刚走进来的年轻后生。
李斯从容地施礼道“楚人李斯,拜见相国大人。”
吕不韦挺了挺身子,捋着灰白的胡须,悠悠开口道“先生既是荀卿高徒,且不远千里而来,可有高见乎?”
李斯知道吕不韦这是在考察自己,于是清了清嗓子,肃然正色言道“李斯恳请相国尽诛门下三千食客!”
此言一出不但是吕不韦,就连赵括一时也没反应过来,整个大厅中顿时一片死寂。吕不韦差点没被噎着,原本满面春风的脸上瞬间变得铁青,但多年养成的习惯还是让他按捺住了心头的怒火,不冷不热地呵斥道“李斯大胆!你且说,门客何罪乎?”吕不韦倒想看看这个不知好歹的年轻人将要如何自圆其说。
李斯深吸了一口气,慷慨陈词道“相国以商贾之身入秦,得封文信侯,食五万户。秦王年幼,相国又以仲父之名摄政,人臣之望不过如此也!”
吕不韦轻啜一口清茶,有节奏地叩着桌案,见李斯突然打住了言语望向自己,于是冷冷地说道“说下去。”
“相国身为托孤重臣,对国披肝沥胆自是毋庸置疑。然主少国疑,李斯闻信陵君以宗室之亲尚遭魏王猜忌,郁郁而终。相国客身入秦,如无根浮草,却令三千食客肆其所为,凡言皆有相国而无秦王,长此以往,相国岂能自全?唯今之计,尽诛门人,以示天下相国事秦之心。”听李斯义正言辞地滔滔不绝讲了半天,吕不韦不禁闭上双眼,把身子往后一靠,半天没有了声音。
李斯扭头望向赵括,赵括冲着他颔首一笑,然后起身道“文信侯,括军务在身,先告辞了。”赵括明白,此刻自己已成多余,倒不如尽早离开。
待赵括走后,偌大的大厅中,就剩下了吕不韦和李斯两人。
吕不韦睁开眼,平静地说道“先生所言不差,然杀三千门客,陷不韦于何地?不知先生可有万全之策?”
“李斯不才,确有一策。”李斯原本就没打算让吕不韦真把那三千门客都给杀了,一切只不过是为了他后面的话做铺垫罢了。
“哦?”吕不韦心中一动,匆忙离席走到李斯面前,谦恭地拱手拜道,“先生教我。”
李斯微笑着,将心中的谋划一字一句地说了出来“相国养士而不用,日久必生事端!不若聚门人于一堂,凡能撰文者,授其以竹简刀笔,书其所知所闻,汇诸子百家,集天文地理。再遴选归类,汇编成册,以流万世!旦有此举,相国既可平息天下流言蜚语,亦能借此良机,择贤用之,此所谓一石三鸟也!”
三千人共同著书,乃是前所未有之盛事,听着都让人感觉热血沸腾,在李斯的煽动下,吕不韦又怎能不动心“此书若成,何以为名?”
“可谓之《吕子春秋》。”李斯脱口而出。
吕不韦却是摇了摇头“吕子之名,老夫岂敢受之?本书即为我吕氏门人合著,还是以《吕氏春秋》为妥。”见李斯点头赞同,吕不韦顿时大悦,紧紧拉住了李斯的手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先生便屈才做《吕氏春秋》之总撰如何?”
这句话李斯虽然早已等了许久,但他还是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紧不慢地言道“既是如此,李斯敬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