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张大勺”自己身上出的事儿,可是相当冤枉。
因为别人出事儿往往是因为手艺不行。他呢?竟然总是反过来,就是因为手艺太好了。
要知道,他那一身家传本事可是张家好几代人的心血。
二十来年,又是提搂着自己脑袋磨砺出来的精益求精,旁人如何能及?
所以同样的鲁菜,他做的就比别人强。
别说什么“紫气东来”、“红扒燕翅”这类高档菜了,就连个“炒白菜”,“京酱肉丝”都非同凡响。
说白了,真正的名厨是什么?那不是谁封的,得有人认。
而“张大勺”就是厨子里的厨子,味道的差距一吃就吃出来,他的手艺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这样一来,不光熟客来了都点名要“张大勺”的菜,就连当时共和国的“CEO”都赞不绝口啊。
而且一尝之后,首长还成了回头客。
偶尔有了闲暇和兴致,就会让下面的人专门去买回来给他吃。
一来二去的,“中办”的人也看出首长的喜好来了。
要知道,他们这帮人可一贯为了首长的身体健康发愁。
因为首长工作多、时间紧,吃饭总是能凑合就凑合。
常常是吃了一半,接起来电话之后,回头就忘了再吃了。
偏偏每次只要是“张大勺”的菜,首长都能从头吃到尾,而且是拿馒头蘸着,兴致勃勃地连菜汤都要吃完。
这样的厨师当然对首长的健康有利啊。
另外呢,像眼下这样跑来跑去打菜,差不多得近一个小时呢。而且不是刚出锅的菜肴,味道可逊色多了。
于是一合计,干脆还是把这厨子调过来伺候吧。
这样,“张大勺”就奉命跑到“中办”上班了。
可虽然“中办”挖人,没人不敢给面子,但问题是,“CEO”本人对这一切却懵懂无知。
加上那段时间,国家发生好多不痛快的事情,首长一直都没顾得上再点“张大勺”的拿手好菜。
这样一过就过了半年,等到内外基本都消停了,还多了几个好消息。
首长一高兴,终于决定要好好吃一顿了,这才又想起“张大勺”来了。
而“张大勺”这些日子也憋闷坏了啊,好不容易有了差事,那当然尽力施为啊?
于是除了“炒蒜苗”和“焦溜头尾”两道首长钦点的菜,还自己敬了一道“烧明虾”。
那都是趁热吃的快菜,没多久,就都端过去了。
可谁也没想到,首长尝了一口,刚刚喜上眉梢,却又一愣神,转为了严肃,跟着就放下筷子不吃了。
而就在工作人员纳闷的时候,首长问话了。
“今天菜怎么这么快就上了?还这么丰盛?平时让你们去买,没这么快啊?”
“这个……这个……”
“实话实说。”
“其实……其实现在那位张师傅,就在‘中办’呢。”
“谁让你们把人挖过来的?人家同意了吗?”
“同意了同意了,也给了丰厚的待遇。”
没想到首长沉默了片刻,竟然仍旧绷着脸说,“这是最后一次,以后这位师傅的菜,我就不吃了。待会儿你们就把人送回去,不要耽误。”
就这样,当天“张大勺”连人带关系就被退回到饭庄去了。
另外“中办”相关领导,为此还作出了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怎么回事啊这是?
其实不是因为别的,领导人他也是人,确实有馋的时候。
但是,身居高位的人考虑的更多的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啊。
首长明白某些先例一旦开了,再想守住就难了。
何况他才刚刚申斥完某个单位办内部商店的事儿,自己又怎么能带头搞特权呢?
必须得说,这绝对是正气凛然、言行合一的伟人!不愧是咱们人人敬仰的“CEO”!
可问题是,首长太忙了,脑子里想的都是国家大事。
他难以事无巨细、切身处地考虑到“张大勺”的处境。
正因为有些事没交代清楚,那么作为基层工作人员的小人物就悲催了。
别忘了,首长可是生着气让把人送回去的。
也就难免有人胡乱琢磨,怪“张大勺”是瞎显摆,不老老实实按安排的菜单做,自作主张才惹怒了首长。
而跟着,“中办”的相关人员还挨了批。那“张大勺”有没有错误啊?
得,本来饭庄子里好些厨师就眼红,这下得着把柄还不落井下石啊?
你一句,他一句,上纲上线的小话儿就传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