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十二章 臣有上中下三策(2 / 2)

寒门宰相 幸福来敲门 1899 字 2个月前

“此举拊西人之后背,困绝其经济,不出数年西贼国内必乱。”</p>try{ggauto();} catch(ex){}

官家摇头道:“此法太慢,最快是何策?”</p>

章越道:“最快是下策,经略横山,先城于银州,次城于宥州,再城于夏州,北城于盐州,取乌,白二池盐利,渐次进取。”</p>

官家道:“此法似可行?”</p>

章越道:“从河东路,延路,环庆路出兵攻夏都要经过茫茫之旱海,经过杳无人烟之处,补给极难。”</p>

“即便攻下亦不能守,就算建筑堡垒,亦是路途极漫长,不仅要大起夫役,又有粮道被抄掠之危。输粮于内线,粮道民役安危无忧,出于外线,沿途需设兵驻守难以照管,不仅需重兵守护,且设堡立铺站站递运,且极耗民力物力财力。”</p>

历史上的五路伐夏之败,就是河东路,延路,环庆路三路后勤补给不力,还带崩了泾原路。</p>

章越道:“陛下,臣观从庆历以来,王师与党项大小数十战,只要内线作战,我便赢得多,但外线作战,我便赢得少。”</p>

“当初为什么章当初能有洮水大捷,因为宋军是内线作战。故王师在补给线,后勤没有问题下能赢。”</p>

纵观宋朝与西夏战争,还是胜多负少,这说明党项兵没那么强。</p>

但宋军大败几次都是外线作战。</p>

章越所献的下策,便是进筑横山沿线。</p>

官家道:“那么中策呢?”</p>

章越道:“陛下,诸路唯独泾原路和熙河路路途稍缓。泾原路为沟通秦凤路和环庆路要地,其州内之城都沿泾水分布,蕃部繁茂。本路从帅府渭州西行至镇戎军,此地乃昔日平凉郡,乃与西夏冲折交兵之要地。”</p>

“出镇戎军沿葫芦川河而下,经过萧关可至黄河南岸之鸣沙,待黄河结冻之时,东北行百余里即至灵州,以覆贼穴。此路虽是稍远,但川原宽平,草丰水美。”</p>

“臣之中策便是全力支援泾原路钱帛,刍粟,再以河东,延,环庆,熙河四路扬声攻击,每路出步万余,骑六七千足矣扰敌,亦不害辎重,最后合重兵于泾原路,渡黄河直捣巢穴。”</p>

官家听了问道:“此路需多少钱粮?”</p>

“此一路也需铺设城垒最少需十五城,所动员的人力物力不在进筑横山之下,但风险较小。”</p>

这就是章越的中策,也就是‘最低配置’。</p>

上策是取凉州,兰州,穷敌拊背之策,如同掐住了西夏的喉咙,让对方一点一点断气。这也是我原本的打算。</p>

下策是进筑横山,其中风险已和你说清楚了,但我是非常不推荐的。</p>

但官家此刻听来却是这样的,上策他是肯定不会接受的,所以对他而言真正可以施行的其实就是中策和下策。</p>

实际上章越的建议是中策。</p>

从河东路,延路,环庆路出兵攻打兴灵二州,都要顾虑补给线太长的缘故,而且要经过不毛贫瘠之地。</p>

而出泾原路虽然也要筑寨修堡,但补给线相对较短,而且经过的都是水草丰茂之地,还可以招抚当地的蕃部为我所用。</p>

中策当然也是五路伐夏,但比起胡子眉毛一把抓,改为一路主攻,其余四路佯攻。宋军主力出泾原路。</p>

在五路伐夏失败后,李宪就建议从这条路从兵,但官家不听而是选择在横山方向筑永乐城。到了绍圣四年,章任泾原路经略使时,从镇戎军出兵在葫芦川河附近筑平夏城,以此为中心袭击西夏。</p>

此举令西夏人大惊失色,称夺我饭碗,田地都被汉家占去。</p>

于是梁太后带着儿子率军大举来夺平夏城,之后有了宋朝对西夏最大的胜利平夏城之战。</p>

此战之后宋军全面占领了天都山和葫芦川沿线,西夏几乎不能再战,哀求辽国调停。时任宰相的章主张趁势灭夏,但宋朝惧怕辽国威胁,不得不罢兵。</p>

事实证明在后勤小的方向上,宋军是可以胜过西夏的。</p>

章越本打算攻下凉兰二州后,再从泾原路出兵与西夏决战,但官家的下下策及下策,迫使他将此不成熟之论提前抛出。</p>

所以说既没办法实现上策,自己也不接受下策,从泾原路出兵的中策,也就是最低配置。</p>

王安石为拗相公,他为相后,都是迫使官家都要接受的建议,否则就拿辞相威胁。</p>

但章越在执政上并非如此,官家要真不用我的建议,我也不会与你一拍两散。</p>

当然章越可以凭着反对五路伐夏的建议,等宋军兵败后回过头来证明是自己对。好比司马光什么事都不干,最后居然一路政治正确,成了熙宁元丰之后的最大赢家。</p>

此举于自己最有利,然对国家最无利。</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