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求到底为何物?李见心在自己内心思索着。是横绝天下的武力嘛?倒也不是,自己追求武力好像并没有像以前那般热衷,自身的武力不过是为了匡扶正义的必须品罢了。那莫不成是追逐滔天权势?李见心想着便是摇了摇头,他上一辈及这一辈子对权势都是没有太多的眷念。
那我到底在追寻什么呢?李见心在心中问着自己。
只是他想了许久却也没有想清楚个所以然来。算了算了莫要想了,李见心摇了摇头,便是决定自己琢磨自己的内心还是不如先去琢磨一下这般若禅创功者的想法。
般若禅在修炼的时候需要默念心经作为辅助,而这心经却是出自大乘佛教的典籍,有着“经中之经”的美名,更是有着千般智慧理念在其中。心经意在开启智慧,减少五感所带来的幻痛,达到般若菩提之境。也就是说这般若禅既然立足于心经之中也是为了为了达到般若菩提的境界,以求得绝对的自由。
思索一番之后,李见心心中便是了然,在他脑海之中尘封许久的佛家典籍一一被翻开,无数的佛教禅理在他的脑海之中起伏。
金刚经、迦蓝经、地藏王本愿经等等,这些典籍一一翻开,里面的的一句句话浮现在李见心的脑海中,他虽然并无向佛之心,但是现在以一种相对理性的角度看来,这佛经之中的哲理倒也许多。
于是乎,疑问便是出现了,这“佛”是什么境界?
以前的李见心并不懂,他转生之后对于照善禅师的佛经只是当**汤或者神话故事来听,对于其中的道理都是含糊而过,现如今他再次看着照善禅师教过的佛经,心中便是生出了许多感悟。
其中感悟最深的便是佛家的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织盛”这八种苦难。
“生老病死”说的是生命无常人生际遇,生而为人便是有着不童的境遇,但都是逃不过这生老病死,这是红尘众生相,也是世人皆苦的原因。
而其后,这“怨憎会”便是隐隐透出一种“他人即地狱”的感觉,因为他人的行为或者自己的偏激想法而导致的心里痛苦。
这“爱别离”便是人之大欲上的离别悲欢之苦。
“求不得”则是人生而有欲,既有**但又因种种缘由求而不得,便是一苦。
这“五蕴织盛”则是说人因为受自身的“耳舌鼻身触”这五感的原因而导致的痛苦。
李见心心中总结着这佛家八苦,心中闪过一丝灵光,口中喃喃自语着“五蕴织盛五蕴五蕴,是了”李见心说着便是感觉自己脑海之中一阵清明,似乎有所得有所悟,又似乎无所得无所悟。
既然佛教追求六根清净的境界,那为何密宗所传的“无上瑜伽术”却是要通过对六识的开发,而让自己变得更加通明?
人生来既不全知也不全能,所见多有偏颇,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便是要摒弃六识,这样才能求得内心的安宁,这便是众比丘比丘尼的修行。
而对于经历红尘茫茫又脱身而出的人来说,心中本是苦的,再苦一些又有何妨,不如以此苦中苦,求得无上超脱之境,也就是“佛”的境界。
这“佛”的境界既然要超脱“人”的束缚,那么必然是要追逐全知全能的,这也是说,对于“佛”的修行便是要开启对世界新的认知。
所以“佛”不全然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种生命进化的目标,是通过对六识的强化来重新认识世界。李见心想到这里,心中便是一阵了然,这“佛”的境界只是一种更高维的视角罢了,也就是类似于道家所说的“道”。
心经之中本就是传达着劝红尘之人达到“五蕴皆空”的境界,这并非是说要割舍不净的六根,而是要明晰自己为何是“苦中苦”,只有这样才能求在红尘的蒙昧之中求得般若智慧。这样才不会被自己的“色香味触法”所蒙蔽那一颗“佛心”。
是极是极,便是这般了,李见心在自己的脑海之中笑着,他已经明晰了自己所要追逐的道路了。
“李见心啊李见心,你所追逐的路不就是一直在自己的名字之中嘛?见心见心,见性明心,你莫不是忘了自己当初给自己取名的时候所想的是什么嘛?”李见心说着便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我所求者,不过是遵循自己内心罢了,李见心如是想着。他的意识空间之中的人宇宙便是盘膝而坐,双目睁开了,口中道:“善。”
意识空间之中李见心看着自己的人宇宙这般,便是笑了笑,道:“多谢了,真我。”
“你是表我,我是真我,昨日红尘非真我,今日才知我是我。”那人宇宙开口说道。
“既然我是我,那我们又分什么真我表我?”李见心笑着答道。
“善。”真我空间之中的人宇宙口中称善,便是结了一个印法,好似拈花微笑,正是明王诀之中最后的几个印法之中的佛问珈蓝印。
李见心见得人宇宙这般结印,也是口中称善,这人宇宙便是化作一道金光没入到了李见心的意识之中了,李见心的识海之中便是一阵震荡,表我空间和真我空间相互融合,便是又有着无数的地火水风的幻像生了出来,李见心的识海便是陷入到了一阵混沌之中。
李见心在这一片混沌之中悬浮着,倒是倒挂着,又好似站立着、又好似侧躺着,只是这混沌之中并无上下也无左右东西之分。
李见心的意识闭着眼睛,他那些佛家典籍都是化作一道道金莲对着李见心流了过去,不断地促进着李见心真我和表我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