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阅卷组的日常(2 / 2)

秦若华摇了摇头,随后问道:“龚教授,您……唉,大家继续看卷子吧。我们务必尽快判完卷子,否则之后的工作就没法承担了。龚教授,如果您看到了是在看不清的卷子,直接交给我们就好。这次是我们的问题,也就比最近几年的华夏高考规范那么一些,没有完全达到希羽本人提出的要求。以后如果您还被选中阅卷组的话,您就不用看的这么疲倦了。”</p>try{ggauto();} catch(ex){}

龚教授一时间有些疑惑:“你们这个答题卡还不能满足夏希羽教授的要求?”</p>

“嗯,可惜我们国家没有专门的答题卡阅卷机,否则希羽本人的工作就能省下来了。”(秦)</p>

龚教授身旁的林育英教授顺着这一点问道:“答题卡阅卷机?”</p>

正在准备夜宵的符雨霄思考了好几秒后才说出了自己的了解:“对。我在米国的图书馆了解过,第一台类似的机器于1929年前后由一位波兰人发明了出来。现在那人在IBM,就是各位都知道的那家IBM。</p>

“但希羽要的不是那种垃圾货。我得到的其他消息中,据说米国的伊利诺伊大学好像有类似的研究成果,可惜还没成型。希羽,要不我把现阶段的工作完成后下阶段就开始搞这方面的研究?反正模糊识别方面的储备我们这里也不是没有……”</p>

“存储器、传感器的问题怎么解决?你准备一台几十万米刀,还是考生的答题卡只读一次就报废?那样的话除了发达国家的国家级教育部门之外,谁用得起?更不用说考生知道这些规则也需要时间了。光电式答题卡需要的特殊石墨以及特制的铅笔……我们国家根本用不起。”</p>

听完夏希羽的推论,符雨霄的心顿时凉了半截。</p>

这时,见其他正在听两人对话的,夏希羽又给出了具体的推论:“歇歇吧,我们还远远没有这个能力。华科院集中至少十几个所的上百号人攻关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然后再让教育部联合轻工业部下属的、华夏铅笔工业集团为首的几个千人以上的国企弄出每天五十万支以上的合格的答题用笔和笔芯,再接着要全国成千上万的高中老师告诉全国数以千万计的高中生和回炉班的学生该怎么正确的涂卡。</p>

“这三步的难度是依次递增的,就算我们国家从下个月开始,不到1985年我们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等我们这里能用上估计得要87或88年。我们希羽组能给全国的数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做些贡献就不错了,没能力做这些事,所以只能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苦一苦大家了。请各位老师、同事们尽快帮忙完成批改吧,感谢各位的协助!”</p>

于是,所有人都不再讨论这个话题,阅卷工作就这样继续了下去。</p>

直到当天晚上十一点三刻前后,高野道夫发现了一张疑似一类卷的大作文,这才再次开始有人进行超出两句话的交谈:“秦小姐、夏教授,您看一下这是否是你们等着的一类卷?”</p>

“希羽……”</p>

正当秦若华准备把答题卡交给夏希羽时,正在阅卷的童晓伊回复道:“希羽身体不舒服,我替他批选择题,希望各位理解。至于作文……若华姐,我觉得你们作文组的其他人晚些时候再集体讨论一下吧,或者放到第二轮批卷的时候再讨论。”</p>

“那就明天再说吧。”(秦)</p>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