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忽然到来的七月(上)(三千字大章)(1 / 2)

【希羽组实验室成立后,夏希羽通过以科幻小说为主的文学创作获得的稿费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其唯一的收入来源。</p>

夏希羽本人告诉我,他的判断是:‘由于该领域短时间内——我的预判是大约在一到两年之内,在华夏不可能有任何工程应用价值。吴港实验室的下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而我基本不可能得到任何形式的支持,因此我不会也没有任何必要去浪费时间主动寻求校级甚至更高级的项目经费。在我看来,这种较为无奈的愚蠢行为对我的科研工作几无裨益。尤其是在8月下旬我的组员将前往米国参与合作科研,使我暂时失去了唯二的科研助手之后。’。</p>

经过对有关科研领域长期而细致的了解之后,我完全赞同他的判断。</p>

我甚至认为他是个乐观主义者——由于他过于年轻,缺乏见识,因此他的判断过于乐观。</p>

——CMSS二级专员汪星悦,于一九八零年七月某日向其上级秘密递交的报告选段(其一)】</p>

“我并不是怕保密所以不告诉你,而是因为我确实没有太明确的研究计划。我这个人总是三分钟热度,我总是感觉什么有趣就去研究什么。像我之前与扎德教授合作的论文就是关于模糊数学的,现在又稍稍跳了一下,跳到多属性决策分析领域,之后会跳到语义分析还是跳到人工智能领域或者复杂科学去也说不定。毕竟后者我还在国内投过稿呢。”</p>

听完夏希羽的解释,汪星悦感到释然。</p>

“那倒是,不过你也没有想过你能担任是什么教职之类的?”</p>

夏希羽摇摇头:“我最希望只是挂个教职,然后继续研究。最好是只有一门选修课的那种。我真的不太愿意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毕竟你也看得出来,我的兴趣主要在研究方面,至少目前如此。”说到这里,夏希羽反问道,“汪老师,请问学校有什么特殊安排才会派你来问我的吗?”</p>

“没有,我只是对科研工作者有点好奇而已,毕竟你是我接触的第一位在校大学生中的科研工作者。你这样的天才儿童,除了华科大少年班有可能出几个之外,其他地方根本见不到。”(汪)</p>

“好吧……楼上的那两位过段时间把她们的第一篇SCI发出去之后,也可以算研究者了。你以后可以去跟她们打招呼。感谢你的帮助,我们仨半小时之后就会去外面吃午饭。”说到这里,夏希羽从一旁的柜子里取出一串钥匙给汪星悦,“这把是大门钥匙,如果老师你不饿的话,可以晚一点以后单独吃饭。”</p>

汪星悦一把接过钥匙,说道:“嗯……那我先出去吃饭了,下午我要去学校一趟,去给一个突然生病的英语老师代课。再见。”</p>

于是,夏希羽把汪星悦送到了门口,在锁上大门后又回到了研究室。</p>

夏希羽连两人已经完成阶段性计算,于是问道:“你们在这里还习惯吧?”</p>

“嗯,我们没问题。不过就算希羽你让我们住在街头也不要紧,因为是你的要求。”(符雨霄)</p>

“我也是,这里不比我家差。”(童晓伊)</p>

“那就好。你们把所有的资料分类处理一下,然后今天的剩余时间就可以休息了。”(夏)</p>

“是!”(符、童)</p>

于是,两人立刻兴奋地继续计算和整理工作。</p>

当晚,符雨霄和童晓伊一起提出要和夏希羽同床共枕,夏希羽果断拒绝——上辈子从上幼儿园中班之后就独自睡觉的他完全不能接受这种事。</p>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夏希羽正在忙着手中的ELECTRE方法族的研究,把一些在他看来十分简单的研究交给了两位少女。</p>

除此之外,夏希羽在汪星悦的帮助下完成了公证以及其他有关的前期工作后,在6月6日下午两点半完成了《黎明之剑》第一卷的写作——最终敲定为全书(第一卷)38.5万字。这本书最终在次日上午出现在了商务印书馆的一位年轻编辑的桌上。</p>

而《旅途无始终》则早已在5月15日被送到了一流期刊《赤风》的总编辑部。</p>

两篇作品的争论都十分巨大,最终直到夏希羽等人在六月下旬完成了本学期的期末考试的时候,都双双没有成功见刊和见印——</p>

没错,《旅途无始终》的争议远远大于《黎明之剑》,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类似于“嬉皮士”的部分剧情以及最后一部分展现的新时代的“约会”场景(一男一女几乎是坐在原地谈着似是而非的话题)让老编辑们难以接受。</p>

正当《赤风》编辑部在讨论要不要将《旅途无始终》公开发表的时候,他们惊恐地发现——“赤瞳”投稿的第二篇短篇科幻小说《吊销父母》出现在了编辑部。</p>

最终,夏希羽在七月一日收到了三份修改意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