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来自大洋彼岸的惊喜(1 / 2)

【1980年初,准备用笔和英文打字机写出第一篇全英语独立通讯作者论文的我,开始怀念起了上辈子有时候甚至有些排斥的的很多东西,比如——方便面、半小时左右就能到家的外卖、高铁、视频通话、无线支付、健康码、全息技术,以及对于研究者来说最重要的论文数据库:包括但不仅限于知网、爱思唯尔、施普林格、ACMLibrary、Wiley。——夏希羽(刘初夏)】</p>

这天上午,他正在为自己的后续研究搜索急需的外文资料。</p>

但是由于图书馆距离信息化还差的远,因此这项工作比他想象中的要难得多。</p>

“可惜的是新的图书馆要到明年才开建,85年前后才能建成。也不知道这个位面里的这个图书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启用。那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据库啊……要是能有这玩意,我查外文文献哪里需要那么复杂?83年动工的东川校区也遥遥无期,更多的现代化物品在我毕业前怕是无从谈起。”</p>

夏希羽这样想着,一脸失落地带着已经借阅的书,离开了图书馆。</p>

他走出图书馆没几分钟后,忽然和一个匆匆忙忙的中年男子撞了个满怀。</p>

“抱歉,这位小同学,请问你认识数学系的夏希羽吗?”</p>

“我就是数学系大一的夏希羽。”</p>

说到这里,夏希羽决定有意强调一下——</p>

“本人。”</p>

这中年男子一听到最后两个字就立刻大喜过望,随后喘了一会气后说道:“太好了,终于找到你了。你的室友们都不知道你在哪,我就差图书馆没找了。否则我就要去校外找你了。事情很急,有4个从国外寄来的包裹需要你带学生证签收一下。”</p>

夏希羽微笑着点点头,表示自己的感谢:“我马上去,谢谢您。”</p>

……</p>

十分钟后,夏希羽把两个全部都是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包裹拿回自己的房间,但当他仅仅打开第一个包裹中的东西一看,却把他吓了一跳。</p>

“我半个月前才把稿件发给扎德教授,单行本这么快就出来了?论文这种东西最快不都是个把月才能走完投稿流程的吗?”</p>

然而,每一本单行本上,完整的7页半正文连带三十多篇参考文献,以及夏希羽和扎德两位作者的个人简介——全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p>

“啊……扎德教授还帮我贴心地补上了几篇我这里查不到的文献。他是真把我当自己人了?不可能吧?我们那会儿才直接聊了不到半个小时啊……虽然有可能是他地下的学生帮忙完成的,但既然这篇综述上只有我和扎德教授的名字,而且我还是第一作者,那至少能说明我得到了相当的认可(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贡献)?!”</p>

得出了这一结论之后,夏希羽看向了另外的3个包裹。</p>

“这些是……扎德教授和他的学生们的所有主要专著的精装版、米国的各种科学杂志以及这个月出版的二十多本数学类的期刊?!这个待遇高的太离谱了。或许是矮子里拔高个?那也找不到我头上啊。在有关领域有过成就的华夏人中,有至少两位数的学部委员,三位数的正副教授,还有数千个讲师和助教。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这种小说剧情听听就好,恐怕这三个包裹中大有玄机。”</p>

夏希羽抱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自己的检查。</p>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检查后,夏希羽翻遍了所有书本的每一页以及四个纸箱的每一个角落,最终也只发现了一封信。</p>try{ggauto();} catch(ex){}

信中前五分之一的内容是简单的寒暄以及表示自己知晓夏希羽改名一事,中间超过一半的内容是对综述的客观评价,最后不到三成的内容是鼓励夏希羽不要被这一点点的成就而绊住了脚步,尤其是在各方面的资源几乎都有不同严重程度的缺乏的华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