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承诺
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改朝换代,伴随而来的都是无尽的痛苦和磨难。历史的残酷,体现在文字上,往往是“易子相食”“屠城”这一类的字眼。关于明朝,有很多假设,比如没有满清的入关,明朝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下,能否自己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等等。
不管怎么说,明朝都需要变革。怎么变?这个课题太大了。陈燮用的是笨办法,就是培养一个新的阶级,当这个阶级的力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量变引起质变。大概也只有这种办法,才能让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五月初五,陈燮赶上了这一天,来到了京师。迎候他的阵势,超出了陈燮所有的预想。内阁首辅周延儒为首,在京的文臣基本上都到了。而且是出城十五里的迎接队伍,奏的什么乐曲陈燮不懂,但是听着就觉得气氛凝重。
陈燮不敢怠慢,早早的下马。周延儒带着百官上前,拱手道:“思华,周某奉陛下之意在此,恭候大驾回京。”陈燮侧身不受全礼,拱手回话:“陈燮不过尽了人臣的本分,不敢受此大礼,请首辅大人让仪仗退下,否则陈燮就在这里等着,不再向前一步。”
说的如此坚决,理由是陈燮觉得这个规格太超常规了。明-一-本-读-小-说-朝礼是很重要的一个事情,逾制是很重的罪名。就算陈燮不用担心逾制带来的威胁,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犯大错。给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烦。这里摆出这个阵势,陈燮真的很担心有问题。
既然不懂这些,那就让人都撤下去,否则陈燮不走了。
周延儒无奈的看看一干大臣,再看看主动后退十步,站在那里不动的陈燮。心里暗暗的发苦。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坑,礼部那些人搞的手脚。周延儒不懂么?他懂,但是他说而已。
陈燮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看见杨廷麟。这么多文官。杨廷麟唯一能给他解惑的人。
就在陈燮不动步。坚持撤掉仪仗,文武百官极为尴尬的时候。二匹快马赶到,从马背上下来的是曹化淳和杨廷麟,这俩一起出现。倒是很少见。
曹化淳下马之后。尖着嗓子道:“陛下口谕!”所有大臣一起跪下。陈燮犹豫一下,也要下跪时,曹化淳立刻开口道:“都站着听吧。”这时候一干大臣已经跪下了。只有陈燮和杨廷麟还站着,这个场面真的有点尴尬,已经跪下的大臣,都不好意思起来。
“陈思华海外归客,不悉礼数,如有逾制,朕不怪罪。他也当的起!”曹化淳把话说完,陈燮噗通一下,真的跪下了,眼中含泪,声音沙哑:“臣叩谢陛下知遇之恩,宽宏之量。臣虽鲁钝,亦不敢妄为。”
这话看着在谢谢朱由检,实际上把这些大臣都算计进去了。这么一个阵仗,是谁搞出来的?大家心里都有数,这事情不算完。
迎接的仪仗最终还是全部都撤下去了,陈燮态度坚决,再坚持要搞这个,怕是要立刻你死我活了。一场简单的见面仪式后,陈燮在百官的簇拥下回城,一路上也没机会跟杨廷麟说话。等到进了城,曹化淳才道:“陛下传陈思华觐见,百官散了吧。”
再进皇宫,这一次是三人行了。曹化淳在前面带路,杨廷麟陪着陈燮骑马慢慢的走,一边走一边低声道:“今日之事,我知道已经晚了,立刻求见陛下,请来圣旨。没想到,思华谨慎,麟却是杞人忧天了。”
陈燮淡淡道:“庙堂黑暗,古来如此。为了扳倒政治对手,无所不用其极,这很正常。我不是他们的对手,他们也不配做的我对手。”
杨廷麟冷笑道:“等着看吧,明日自有人出来背黑锅,以为这样就能蒙混过去。”
曹化淳很体贴,到宫门口的时候。让吴直陪着继续走,自己先回去面圣。见到皇帝,把事情一说,不等朱由检开口,周皇后已经先怒道:“无耻!无耻!要不是陈思华行事谨慎,明日还不得让那些人弹劾的奏章活埋了?拿藩王的礼数来迎接陈思华,这是要干嘛?”
朱由检也一直在冷笑,示意曹化淳下去之后,这才对皇后道:“朕不会轻饶了他们。”
杨廷麟走到后宫门口停下了,拱手笑道:“只能送到这里了。”陈燮微微一笑,拱手道:“不管怎么说,今天的事情,多谢老兄。”杨廷麟道:“应该的,你我是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