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光环(2 / 2)

重返1977 镶黄旗 1828 字 2个月前

可能怪他们吗?人都是要面子的。有谁愿意跟别人说自己的不好呢?</p>

水澜自己不也是一样吗?她在单位的真正情况,跟家里人都没敢透露只言片语。</p>

要不是真的感觉在现在的位置待下去会闷死,会变得和那些状若僵尸一样的老同志那么庸庸碌碌,好面子的她也是打死都不会来找这些同学求助的。</p>

可话说回来了。这些真相就连他们自己都被搞糊涂了,糊涂到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p>

就是把真相对别人说了,他们又能相信吗?</p>

上了四年大学果然是白上了吗?理想和现实究竟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p>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释。</p>

“七七届”、“七八届”大学毕业生的起点尽管比常人要高一些,但仅仅能保证他们毕业后不用干体力工作,却不能让他们真的宛如鲤鱼跳龙门似的出现一步登天的改变。</p>

因为我们国家的人太多了,又造就了一批人口高峰。当初要不是就业根本无法解决,又怎么会把人往乡下轰呢?</p>

而且当初是分批走的,回来可是集中性的。这几年来光京城,就要解决上百万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想一想就知道实际情况有多么艰难。</p>

虽然高端职业需要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才能担当。但别忘了,陆续平反的知识份子和领导干部又有多少?现实的状况,一个正职,得弄出七八个副职来,而且几乎都是占着位子不干活的。</p>

另外“运动”十年里,大学校园也一直没闲着,每年还在毕业工农兵学员呢。</p>

别说论资排辈本就是我们的体制特色。从实际情况来讲,工农兵学员也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差劲。</p>

尽管这些被人们成为“半拉子”大学生的群体,在后来人们口口相传中笑话很多,什么数学专业不会看秤,中文专业错字连篇。甚至介绍对象一听是工农兵学员,就说“你不能给我介绍个傻子啊。”</p>

但平心而论,工农兵学员是不应该全部遭受这种诟病和讥讽的。他们的整体素质是高于普通同龄人的。</p>

这是因为不管有多少后门学生,哪怕制度再残疾。但大多数能主动争取这种机会的人,仍然是人堆儿里的佼佼者,是单位的聪明人。</p>

那些不爱读书,不求上进的短视者、平庸者,根本没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去争取机会,也不愿找这个麻烦。</p>

特别是“运动”初期的时候和七四年之后应分开来看。</p>

从七四年开始,学校课程设置开始趋于正规化管理。</p>

到了七六届,几乎和“七七届”、“七八届”课程设置等同。许多课都是“工农兵学员”和“正规生”一起上的。</p>

起码这三年的工农兵大学生和正规学生水平相近。</p>

也正因为这些客观现实,这些工农兵学员毕业后去向都不错。甚至因为政治条件过硬,在政工干部领域他们还具有独到的优势。</p>

而且这些人在恢复高考以后,也不是无所作为,有些聪明的继续深造,考上研究生。还有一些争取到单位内部干部培训的机会。用党校、干校培训班的履历挽救了劣势。</p>

反正总的来说,“七七”“七八”的正规大学生面对工农兵学员,并没有后来人们以为的那种压倒性优势。从学历上或许他们含金量高些,可论先发优势和搞人际、玩权术上的素质,工农兵学员不少人是反过来压倒他们的。</p>

等到两个群体分出所谓的胜负,至少也得到八十年代后期了。</p>

这中间还包括了工农兵学员后继无人,其中的许多人又靠研究生学历“洗白”了自己。还有正规大学生只宣扬群体中光鲜的一面的种种因素存在。</p>

所以真正的客观现实,恐怕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p>

千言万语融汇成一句话,我们国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