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阴也是下县,这里常年干旱缺水,不能种稻,只能种些耐寒的高粱豆子一类。</P></p>
进了舞阴县,一眼可见的百姓个个身形消瘦面有菜色。</P></p>
姜韶华看在眼里,心情颇有些沉重。</P></p>
百姓疾苦,只有亲眼见了,才知其中滋味。以前的她,待在锦绣深宫,后来嫁入王家,也是高门贵妇。哪里懂得这些呢?</P></p>
舞阴县的县令姓高,今年四十有七,是一个勤恳做事善待百姓的好官。无奈舞阴县就是个穷苦地界,高县令勉强维持着县衙运转,已属不易。</P></p>
陈卓对十四县的县令情形了如指掌,在路上就对姜韶华说起过高县令:“高县令为人清廉,做事勤勉,在十四县的县令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就是舞阴县缺水,百姓们常年在地里刨食,也只能混个半饱不饿。”</P></p>
姜韶华对高县令第一印象也不错,温和地问询:“舞阴县的太平粮仓里有几成粮食?”</P></p>
高县令拱手答道:“回郡主,臣接到王府公文后,就立刻买粮。现在粮仓里有七成粮食,还缺三成。臣想着,等今年秋收后,将粮仓补齐。还请郡主不要怪责。”</P></p>
姜韶华温声道:“高县令用心当差,本郡主心里都清楚,如何会怪罪。空缺的粮食,高县令不必发愁。本郡主安排人去买粮送来。”</P></p>
高县令精神一振,忙拱手谢恩:“多谢郡主。”</P></p>
姜韶华轻叹一声:“百姓们上交税赋,本郡主庇护他们也是应该的。”</P></p>
高县令忍不住多嘴问了一句:“不知郡主打算让何人去买粮?”太平粮仓的三成粮食,可不是个小数字。</P></p>
姜韶华随口笑道:“是西鄂汤家。”</P></p>
汤家啊!那可是南阳郡里赫赫有名的大粮商。</P></p>
高县令顿时放了心。</P></p>
此时,西鄂县汤家家主汤五太爷重重打了一个喷嚏:“奇怪!这是谁在念叨我。”</P></p>
……</P></p>
众人安顿之后,姜韶华将巡查粮仓一事交给陈长史和闻主簿,自己换上家常衣裳,带上陈舍人马舍人,在舞阴县里四处闲转。</P></p>
至于杨审理,当日审过白云寺的案子后,就快马回南阳王府了。</P></p>
没人心疼来回奔波不息的杨审理。</P></p>
领着郡主俸禄,为郡主分忧,不是应该的嘛!</P></p>
陈瑾瑜陪着郡主转了几户人家,心里也不是滋味,低声叹道:“舞阴县实在是太穷了。”</P></p>
雉县百姓穷苦,是因为将粮食银钱都供“佛祖”了。舞阴是土地干旱收成差,这里的穷,就是赤贫了。</P></p>
姜韶华默然不语,心里沉甸甸的。</P></p>
马家暗中经营牙行,马耀宗见过的穷困人家多了,倒没那么多感慨:“一天能有两顿饭,也算过得去了。更穷的人家,一天只吃一顿饭,汤清得能照见人影。”</P></p>
姜韶华和陈瑾瑜一并瞥了过来。</P></p>
马耀宗这才惊觉自己略显冷漠无情,忙换上了一副忧国忧民的神色:“土里刨食不易,应该想个法子帮一帮百姓才是。”</P></p>
姜韶华嗯了一声:“马舍人精通庶务,脑子也灵光,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P></p>try{ggauto();} catch(ex){}
马舍人:“……”</P></p>
马舍人想伸手给自己来两巴掌。</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