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26(2 / 2)

长篇南河 司空城 669 字 1个月前

善,前后一致,是贯通的。</p>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人与不善人,辩证看相辅相成。不,相反相对的概念词,如有“道”,有“不道”(或“不”)。两句为两个判断句(者字句)。师,古代区划单位,此为喻义,是容纳、依归;资,存在的依托。善人与不善人,不是把人分类,而是辩证论,如同福祸之相互的所倚所伏。老子之道德论,直接体现在善与不善,老子是讲包容,转化,不同于孔子之“善”“不善”。孔子以“仁”为行为准则,有分明爱憎,“善”与“不善”截然对立,“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p>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不善、不包容,</p>

贵,重视,尊敬;爱,是包容之爱。“虽智大迷,”应断句:“虽智,大迷。”智,老子认为应弃。迷,迷惑、迷失。</p>

善是针对“仁”而提出的。</p>

两个“是谓”,是两个总结语。袭,重复、重合,“知常为明”,袭明即合于道,同于道。</p>

要,通徼,探求;妙,精微;要妙,是要知道、行道。</p>

善是知道行道的标准和条件。</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