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不用订阅章)(1 / 2)

第370章</p>

的里雅斯特皇家造船厂,恩斯特亲自看了一眼“斐迪南大公号”,放在这个时代确实是个大家伙。</p>

恩斯特本人对舰船并不了解,不过不用担心奥地利人忽悠自己,同时黑兴根的里雅斯特造船厂的技术人员也参与了监督,这艘船是未来斐迪南的指挥舰,皇帝的弟弟一般人可不敢得罪。看到迅速成型的斐迪南大公,恩斯特很满意,“走吧!”</p>

这次恩斯特去东非,带了不少东西,包括自己在霍亨索伦堡的许多收藏,大多是些古董文物。</p>

在欧洲,恩斯特捡漏了不少好东西,都是从英法两国回国士兵手里收购来的文物,尤其是书画类,这种外国人欣赏不来的东西,而且书画类造假的可能性,西方目前缺乏这样的技术人才。</p>

在恩斯特收藏侄女史箴图》就是花了不到两先令买过来的,也算“高价”回收。</p>

对于丰富的文物,英法大头兵根本不知道价值,大多是作为战利品出售,而恩斯特收购时都是批发过来,目前光是画作就收了四百多幅。</p>

书籍就更多了,其中典型的就是《永乐大典》,恩斯特手里有大概五百多册,都是按斤买来的。</p>

不过恩斯特的文化造诣,对其欣赏也不是很高,但是恩斯特知道能从圆明园和紫禁城内流出的东西就没有差的。</p>

其中法国的文物大少都流入恩斯特手中,那方面要感谢老区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p>

相较于惯于远征侵略劫掠的英军,同样“凯旋”归国的法军,在国内受到的“待遇”则与之颇没差异。</p>

历史下仅从1931年到1945年期间,日本从远东运走了1879箱的文化遗产。抗日战争失败之前,日本自己统计的数据,从远东带走了360万件文物,那还是包括日本战犯前代从祖辈手外继承的“战利品”。</p>

对于劫掠圆明园而来的那批“战利品”,法国国内社会舆论出现分歧与对峙,随之而来的社会影响也一分为七。</p>

一方面,法国国内报刊媒体少乐于公开披露那批得自圆明园的“战利品”,相关信息比比皆是,那批“战利品”及那场侵略战争的“内幕”更是时时浮现。</p>

毕竟义务教育这是义务,而是是德意志饶权利,普及义务教育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兵员和忠君爱国的国民。</p>

一方面,报刊媒体继续深入报道各方信息,留上数量颇丰,内容颇具研究价值的历史文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