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留学生(2 / 2)

“卡尔,卡尔年龄那么,就让他一个人出国,实在太危险了!”</p>

“怕什么,政府都已经了,会照顾好他们的,就是留在东非也未必比去欧洲过得好。”</p>

“可是卡尔才十一岁啊!”</p>

“哼,十一岁差不多了,我当年十岁就开始下地帮父母干活,现在卡尔是文化人,让他去欧洲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是好事。再谅意志是我们的根,让卡尔接触到德意志的文化也是好事,东非虽然不错,但是在文化这方面还是要看德意志。”</p>

同一时间段,同村的华人移民家庭。</p>

“汉斯!弗兰克那么,就让他一个人去欧洲,会不会不好?”巴拉圭妻子佩特拉担心的问道。</p>

“怕什么!我家乡有句老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以前是没条件,现在有机会自然要让儿子去闯一闯,跟着咱们一直种地能有多大出息。”</p>

“我看种地没什么不好!去闯荡风险太大了!”</p>

“你懂什么?种地多累啊!弗兰克以后只要动动笔杆子,挣得钱就比咱俩加起来都多,不定还能混个官当当,伱看咱村长,还不是因为有点文化才当的上。”</p>

……</p>

首批赴欧留学生,在达累斯萨拉姆出发,其中一百零八人去往奥地利,其余的人前往普鲁士和其他德意志邦国,未来他们有机会进入各国的大学学习,在此之前先进入各国的中学学习。</p>

虽然赴欧留学生年龄,但大多聪慧,能从东非放养式学校中以优异成绩被选中,并最终通过中央政府组织的考试,明这群人除了聪明外,真的对学习有一定兴趣。</p>

“记得,不要把铭牌搞丢了,每都在把自己家的地址重复一遍,不要忘记回家的路。”</p>

“去了欧洲,进了学校,一定要切记,你们是去学习的,不要在乎同学怎么看,如果有人问起,就你们是东非王国的学生,告诉他自己一样是德意志人。”</p>

“有任何困难,都可以联系你们的负责人和老师,衣食住行都由政府免费提供,你们负责安心学习,所迎…”</p>

船上,工作人员反复和这些孩子强调注意事项。</p>

同时为了给这些孩子的家长留些念想,东非王国开放了从欧洲到东非的电报线路,每三月可以向家中发一份电报。</p>

东非的两条电报干线可以直达内陆,最后再由邮政局寄往出国留学生家庭。</p>

光是这一件事的成本就相当高了,也可以看出东非政府的重视。</p>

留学生在海外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不在于学习,而是歧视和习惯问题,不过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第一批留学生注定是最艰苦的一届。</p>

第一批留学生,选择德意志也好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氛围中去,德语就是通行证,同时欧洲默认东非是一个德意志国家,这一点是改变不聊,在欧洲其他地区用德意志身份可能不好使,但是在德意志地区就足够了。</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