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现在的东非殖民地基础设施基本没有,还停留在徒步阶段,只有少数德意志人配有军马,用来通行。
加之东非平坦开阔的地形,非常适合马匹奔驰,总之需要的马匹数量是越多越好。
曼达,滨海区的最北部,如今已经看的见炊烟袅袅,移民开始生火做饭。
附近的田地也差不多完成了耕种,借用水车,将河水抽入到稻田里去,整个土地田地交错。
这些水田规模都比较大,用马耕来翻地,当然也有一部分是用土著来当做动力完成的。
其中的一部分已经种上了秧苗,还有一些需要时间,东边是一片丘陵,被用来种植剑麻。
一排排剑麻自上而下,布满了丘陵,远看像东亚的茶园一样,都是围绕着低山丘陵一圈一圈的颇为壮观。
最近滨海区的气候条件也不错,雨水来的时间比较稳定,很少出现不准时的情况。
这也算印度洋的好处,众所周知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比较显著,会加剧东亚地区的气候波动。
印度洋虽然也受影响但是不突出,在东非气候除了受到赤道和高原地区的影响外,最主要的就是信风带的转移,每年信风带南移或者北移都会给东非带来一定的雨水。
这就形成了东非一年有两個雨季,同时东非沿岸还受到洋流的影响,滨海区最为明显。
如果没有索马里寒流,东非沿岸的降水绝对会提升,形成类似印度东北那样的地形雨。
东非殖民地气候的稳定,也造就了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殖民地已经有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农业历法,可以用来指导安排新移民参与农业生产。
目前受到东亚地区的动乱影响,来东非殖民地发展的移民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尤其是北方。
受到闯关东的影响,北方的居民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海外发展,一个是到东北发展。
去海外的话,那东非是目前的最优选项,因为恩斯特布置比较早,加之北方地区不像南方接触外面的世界早,所以恩斯特在北方铺建的移民网络规模更大,也更成熟。
而南方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渠道比较多,有的人选择去南洋发展,第二目的地则是美洲,毕竟门路比较广,很多都是宗族和地方为群体一起出海。
所以南方的移民在海外比较抱团,但是内斗也相当严重,因为他们在海外也是聚集在一起,形成类似唐人街的据点,而械斗是南方宗族的特征,在海外他们的利益重叠就更严重,你多吃一点,他就少吃一点,所以火并比国内还多。
这也是恩斯特不敢选南方移民的一个原因,只有老老实实地种地,不整幺蛾子,尤其是会形成团体,目前东非殖民地的华人移民虽然人数最多,但是没有人领导,就一盘散沙,恩斯特很满意。
在欧洲德意志地区,普奥两国展开激烈战斗时,东非殖民地一片祥和,所有人都在为开发事业做贡献。
屋舍建设,农田开发,修筑水渠,新建道路,畜牧养殖,一个农业为核心的东非殖民地正在迅速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