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练饷(1 / 2)

魏汉率部回到灵山卫城之后,不但带回了卢象升的亲笔信,而且还有卢象升为刘衍调拨的一些铠甲和火铳,虽然数量并不是很多,但也有三百多副铠甲、五百杆鸟铳和三眼铳,不过那些火铳基本上都是火绳枪,燧发枪很少。</p>

陈勋见状便命魏汉再辛苦一趟,将这批铠甲、火铳以及卢象升的亲笔信送往即墨营城。</p>

当魏汉抵达即墨营城的时候,恰好在游击将军府外遇到了钱粮官岳明和商事官宋功明,只见二人正往外走,脸上都挂着一丝焦虑。</p>

见到魏汉,宋功明和岳明抱拳打招呼,三人寒暄了几句,魏汉笑着问道:“宋千户、岳千户是什么时候过来的,这就要回去?”</p>

宋功明道:“我们昨到的,大人急召我们议事,现在便要赶回去。”</p>

魏汉诧异的道:“这么急?要不然等一等,我将押阅兵备交割了,咱们一同回灵山卫如何?”</p>

岳明摆了摆手,道:“我们还是先走吧,大人给我们的时间太紧,一个时辰也耽误不得。”</p>

完岳明便抱拳告了声罪,与宋功明一同快步离开,大门口早有亲随准备好了马匹,岳明和宋功明翻身上马,披着厚皮大氅,策马在寒风中离开了。</p>

魏汉摇了摇头,不明白这两个“财神爷”急什么,难道是出什么大事了?</p>

“你们从先去城中军营,将兵备存入武库之郑”</p>

“是。”</p>

打发走了部下,魏汉便进入</p>

游击将军府邸,在暖阁内见到了刘衍。</p>

此时刘衍正眉头紧锁的写着什么,魏汉站在远处抱拳行礼,将押运兵备过来的事情禀明,随后便拿出了卢象升的亲笔信。</p>

刘衍道了声辛苦,展开书信看完,并没有什么,只是微微一叹,然后便对魏汉道:“你来的正是时候,正好辛苦一趟吧。”</p>

魏汉心中叫了一声苦,笑嘻嘻的问道:“大人有何差遣?”</p>

“你率部去一趟大盘堡,到年底了,肥皂工坊、酒坊、晒盐场和玻璃工坊都积压了一部分的钱粮,你率部将这批钱粮直接越即墨营城来。”</p>

魏汉愣了一下,道:“大人,各处工坊的收益向来都是直接存到灵山卫府库的,即墨营城这边的府库,都是参将张友勋等大人共用的官家府库,咱们存进去的话……”</p>

刘衍道:“这些你就不要管了。运回来之后,你直接与亲卫营指挥使苗绍交割,他会另行准备府库的。”</p>

魏汉抱拳领命,随后便退了出来,不过心中却暗道:“怪不得刚才看到宋千户、岳千户,他们二饶脸色都不太对,原来是大人在筹集钱粮啊。难道是有仗要打了?”</p>

魏汉一边想着,一边来到大门外,上马前往军营调拨部下。</p>

暖阁内,刘衍还在写着什么,宣纸上已经写满了各种数字,原来是在计算着钱粮的数量。</p>

“还是差一点!”</p>

刘衍算出了一个总数,然后靠在椅子上苦笑</p>

了起来。</p>

现在是崇祯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39年,就在这一年的年末,崇祯帝诏令抽练边兵和加练民兵,加征田赋每亩练饷银一分,全国共征收七百三十万两。</p>

“崇祯十二年饷尽而贼未平,于是又从嗣昌及督饷侍郎张伯鲸议,剿饷外又增练饷七百三十万。”</p>

明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辽饷、剿饷、练饷,至千有七百余万,弊亦同之。</p>

此时刘衍回忆起自己看过的一些史料,心中非常的沉重。明末的三饷之所以如此出名,并不是因为其本身,而是因为三饷的害处之大,甚至有不少学者认为加征三饷加速了大明的败亡,使得下局势再无逆转可能!</p>

此番朝廷加征练饷,按照时间来推算,估计现在崇祯帝的诏令已经本部,杨嗣昌主持的兵部也发下了公文,用不了多久,山东各地便会收到消息。</p>

“哼!杨嗣昌以为加征了七百三十多万两银子,就可以编练大批的精锐兵马,真是真!”</p>

刘衍非常清楚,此时大明的官吏大部分都是贪官污吏,要么就是只会口嗄所谓清流,真正有能力的官吏寥寥无几。在这种局面下加征练饷,征收上来的七百三十多万两银子,能有多少银子真正发放到士兵手中?一百万还是十万?</p>

“真是可笑!”</p>

刘衍清楚此时官吏的手段,朝廷明文要征收七百三十万两银子,可是各级官吏肯定会层层加码,他们</p>

向百姓摊牌的银子会是多少?一千万还是两千万?刘衍不知道,也不敢去想。</p>

更为可怕的是,各级官吏不会向商贾、士绅、官吏自己征收练饷,而是将所有的压力全部转嫁在普通百姓的身上,让本就贫苦无助的百姓雪上加霜。</p>

刘衍断定,练饷开征之后,大明下必将掀起一轮流民狂潮,这下李自成之辈做梦都要笑醒了,崇祯帝在杨嗣昌的建议下,平白送了李自成一个“兵源大礼包”!</p>try{ggauto();}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