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将水泥产业做大(一)(1 / 2)

时间飞快,又过了一个月。十一月的鳌山卫寒风阵阵,由于是靠近海边的缘故,这里的冬季寒风不但寒冷,而且带着浓浓的潮气,让本就冷冽的气温更加刺骨。</p>

不过即便气再寒冷,鳌山卫城外的水泥工坊依然热火朝,工匠们加班加点,一面不断改良水泥的制作工艺,一面增设了二十几座煅烧高炉,使得水泥工坊具备了大规模产出的能力。</p>

到了十一月的中下旬,水泥工坊的第一批成品水泥终于出产了,韩峰兴奋的赶到了即墨营城向刘衍报喜。</p>

刘衍非常高兴,看样子一切顺利的话,今年年底、明年年初的时候,水泥工坊便可以大赚特赚了。</p>

于是刘衍命苗绍带上一旗亲卫营将士,与韩峰一起出发,前往鳌山卫城北面的水泥工坊。</p>

“大人,我刚到即墨营城,就不能让我休息一晚,咱们明再赶过去行吗?”</p>

刘衍看着脸颊通红、有些疲惫的韩峰,笑着道:“早一将水泥产业竖立起来,就能早一赚到银子,你和工坊内的工匠们也能过一个好年,你不着急吗?”</p>

韩峰听到有银子赚,笑呵呵的点零头,跟着刘衍一同赶往了鳌山卫城。</p>

刘衍等人赶到了鳌山卫城北面的水泥工坊,此时在水泥工坊的库房内,用布袋子装着的水泥已经堆积如山。</p>

此时韩峰指着堆积的水泥袋,介绍道:“启禀大人,这是工坊出产的第一批水泥,已经</p>

通过检验了,完全达标。”</p>

刘衍一边拍着装水泥的布袋子,一边问道:“这批水泥有多少?”</p>

“这一批水泥有大约十二万斤,差不多四千袋。”</p>

刘衍心中算了一下:十二万斤换算下来,也就是六吨左右,这样的产量放在后世并不算大,充其量也就相当于某处乡镇厂的产量,甚至还有所不如。</p>

可眼下却是明末乱世,水泥工坊第一批的产量就有这么多,也算是一大喜讯了。</p>

刘衍道:“那就好!你记住,这水泥一定要保存好。鳌山卫城这边邻近大海,这些水泥一定不能受潮,更不能被水淹泡,这处库房一定要注意防水防潮,最好花些银子弄点生石灰来,在水泥周边撒上一些。”</p>

“是!”</p>

“如果水泥工坊全力生产的话,一个月可以产出多少水泥?”</p>

韩峰道:“大人,这第一批水泥是在不断改良配方的基础上产出的,数量并不是全部产量。从下个月开始,水泥工坊的二十八座煅烧炉全部运转起来,每座煅烧炉都可以生产两万四千斤以上的水泥,水泥工坊一个月可以产出水泥六十七、八万斤左右。”</p>

“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就是三十多万吨,还算不错了。”</p>

“至于水泥的售价,你这个水泥工坊的主事有具体的意见吗?”</p>

韩峰道:“大人,属下已经和工坊的账房进行了核算,算上成本以及人工,再加上一定的利润,这种三十斤</p>

一袋的水泥暂定两百四十文。”</p>

“两百四十?”</p>

刘衍疑惑的问道:“这个价格能赚钱吗?”</p>

这三十斤的水泥数量不算大,但是在这个时代水泥的用量应该没有多少,至少不会像后世那样,一个建筑动辄也就需要几十吨、甚至是几百上千吨的水泥。</p>

所以现在水泥的价格应该很高才对,毕竟产量无法与后世的工业化水泥相比,成本也会相应高了许多。</p>

韩峰道:“大人放心,算上人工,这样一袋三十斤的水泥成本在八十文左右,定这个价格,剩下的八十文都是盈利。”</p>

刘衍却摇了摇头,道:“这样吧,一袋水泥的价格定在四百文。”</p>

“四百文?”</p>

韩峰担心的道:“大人,属下担心这个价格太高了。”</p>

刘衍道:“没问题的,只有让水泥的利润高一些,才能吸引那些商贾也进入水泥产业,才能让水泥的产量井喷式提高。”</p>

当然,刘衍并不担心水泥在这个价格上会卖不出去,只要将水泥的好处和用途宣传出去,就一定不愁销路,那些士绅、商贾有的是钱,区区四百文一袋的水泥对于这样的大户人家来,根本无关痛痒,甚至一些家境殷实的普通百姓都能买上一些使用。</p>

而且按照现在水泥工坊的产量和成本来计算,即便卖四百文一袋,一个月下来水泥工坊的纯利也只有六、七千两,与其余几个工坊的纯利相比,还是差了不少</p>

的。</p>

韩峰眼见刘衍如此坚持,便应诺了下来。</p>

随后刘衍便与韩峰来到了工坊的公署内,道:“我准备办一件事情,将灵山卫、鳌山卫、即墨营城周边的商贾、士绅都邀请过来,向他们推销水泥。发出邀请以及宣传的事情,我会让商事官宋千户那边负责,不过你也有任务。”</p>

“请大人示下。”</p>

“工坊这边要准备一部分样品,十日之后送到鳌山卫城城北的水泥房子内,我有用处。”</p>try{ggauto();}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