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箫静等看景华的动静,看看这个白胖的姑娘这样的长相在这个时期就是吸引男人的眼球儿。
男人没有后世那样喜欢瓜子脸,只要是清秀的男人都是如饥似渴的。
白胖的最讨人喜。
没有后世人眼光那样挑剔。
这时期年轻的小伙儿找对象是不会挑剔的,差不多都可以。
这个年代的审美对于人来说不重要,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人民的生活不安定,可有了太平年间,不知足的人很少,人民对审美都不挑拣,有吃的就不错,没有富起来的人们对娶妻也不要高要求。
什么文化高,没有,什么工作,没有,就是做做家务,生几个孩子,也没有挑模样的,是过日子人就好。
男人的条件底,姑娘的条件也不高,找对象只要有住处,人差不多就算满意了。
可是景华的要求可是不低,她的父亲哥哥依仗景云父亲烈士的原因,他们特殊受到国家的照顾,农村来了什么有利益的指标,景云的祖父母就先紧着景华一家,把儿子的家帮的红火,日子就像小肥狗似的,满身流油。
老两口子还是借了光的。
至于没有人抚养景云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想抚养景云自觉,认为丫头是赔钱货,女孩子出嫁是要陪送的,谁舍得把钱搭给一个不是自己肚子里蹦出来的。
至于用女孩子换彩礼或者给儿子孙子换媳妇他们就更加用不着,景云的大伯母只生了一儿一女。
儿子借光烈士保送上了大学,哪里用得着换媳妇。
养十几年就换百十块钱的彩礼,会算账的绝对是不干的。
先投资后得利,还得十几年之后,才不会干那傻事。
等程母收养了景云,景华的母亲却散布谣言,说程母的丈夫也死了,再也不能生了,很想要闺女,就急了似的抢走了。
那就是当童养媳养着,不怕以后家穷儿子说不上媳妇,早早的就预备上了。
养大了还是多了一层感情。
既是闺女也是儿媳妇,自然比在外边不熟熟悉的强远了,也会对她孝顺。
程母听到了这样的传言虽然生气,也没有赌气把景云送给她家,还是压了火气忍了,那样干对孩子是何等的打击?不能拿孩子去赌气。
怎么就看到她的儿子说不上媳妇了?
人能有不会记仇的吗?想当年她那样待一个小孩子,真是太过分,只知道粘人家的光,没有付出一点儿良心回报,反倒恬不知耻的编排程母,程母能不会记仇吗?
一点儿都没有忘记,记得清楚着呢。
腆脸接二连三的来提亲,以为别人不知道她干的事,程母对这家人反感透了。
慢说她的儿子不喜欢这样的人家,就是儿子看上那个胖丫头,程母也不会答应这门亲事。
程母在做饭就想了这么多,挺大一个姑娘上赶着巴结一个男子主动送上门,这个时代还真是没有这样不检点的姑娘。
哪个姑娘的婚姻都是有人介绍的,可也没有这样大方的吧,自己搞对象,主动男人的几乎没有,可没有后代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