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不会斤斤计较(2 / 2)

职工们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叶佳怡再次说道:“我建议大家仔细考虑一下,然后再做决定,过两天我们要做统计,谁愿意跟随项目去新的企业,谁愿意留在昌达集团,我们持中立态度,请你们自己做出选择。另外,新公司会马上派人过来跟班学习管理,不管你们做何种选择,希望大家向对方认真传授经验。”

“请问叶总,留下来的职工,集团公司下一步准备安排他们做什么工作?”有职工问道。

“我正想跟大家交代这个问题,帘子布项目转让出去以后,我们下一步想做汽车零配件,属于机械制造行业,这跟以前的项目有较大差别。”

叶佳怡故意强调这一点,目的是让那些年龄稍大,学习新知识有困难的职工,随项目一起转到新公司。一方面,马经理的新公司确实需要这些富有经验的老职工,另外,昌达集团接下来的汽车零配件项目,技术含量比较高,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如果那些老员工留下来,对他们的工作安排都将是个问题。

叶佳怡的几句话提醒了众人,帘子布分公司的员工原本几乎都想留在昌达集团,这毕竟是一家在全市名列前茅的大企业,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职工们具有切身感受,这十来年,不管外界发生什么变化,昌达集团从未拖欠过员工工资

,除了节假日,也几乎没有放过假,大家感觉很稳定。

反观那些中小企业就不同了,不定时放假时有发生,拖欠工资更是家常便饭,谁知道这家新公司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但是,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员工,除了跟随项目去新的公司,他们没有别的选择,留在昌达集团,下一步要做汽车零配件,这些老员工的素质肯定不符合要求,将来说不定面临下岗危险。

几天以后的统计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一线职工选择了跟随项目去新公司,那些选择留在昌达集团的,都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职工。管理岗位的情况与此类似,选择留下来的,都是年轻管理人员。

这个结果对双方都有利,虽然马经理接收到的都是一些年龄超过四十岁的中老年职工,但这些员工的经验正是他的新公司需要的。昌达集团随项目送走了一批中老年职工,在接下来的新项目实施过程中,避免了这些职工面临下岗的尴尬。

办完所有转让文件和交接手续,已是三个月以后的事了,至此,马经理成了帘子布项目新的主人,关云天带着老马见了所有客户,并希望客户们继续关照今后的业务。

老马接手后,生产管理方面,过度非常平稳,但他独立运行了不到一个月,就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正常经营过程中需要的流动资金如何解决?

马经理找到农行的刘行长,“支付了昌达集团的项目转让费,我就没有多少钱做流动资金了,现在你说怎么办呢?”

听老马一说,刘行长也是恍然大悟,“哎哟,咱们把这件事都忽略了,对呀,你是外地人,企业的流动资金怎么解决呢?”

“要不我用设备厂房作抵押,在你们这里申请贷款?”

“首先,你是外地人,不具备这样操作的条件,另外,银行对设备厂房根本不感兴趣,再说,那些设备厂房都折旧的差不多了,还能抵押几个钱?厂区地皮倒是个好的抵押物,但你们是租赁的场地,土地所有权不在你们手里。”刘行长也缩手无策。

也许受到感染,老马的情绪更是焦急,一边在刘行长办公室来回踱步,一边搓着手,嘴里还不住地念叨,“这可怎么办呢?”

“呃,你没找昌达集团的关总说说这件事吗?”刘行长问。

“我都接手一个多月了,这种事又跟人家无关,怎么跟他说呀?”老马道。

刘行长略一思忖,“你还不知道吧,昌达集团旗下有一家昌达担保公司,实际上就是一家民间融资平台。”

“你是说民间借贷公司?一般利息都比较高,本身帘子布就不是高利润产品,那样的贷款我们不敢用啊!”老马对民间借贷不感兴趣。

“也不一定,你应该跟关总接触一下,把你的想法和顾虑跟他说说,我觉得他不会坐视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