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章 门下弟子六千众,灵车漂移成注定(1 / 2)

“这上面张贴的榜文,说的是什么啊?”

朝歌城的城门口,一群人聚集了起来,看着榜文上的字开始发呆。

“诶?你不是认字的吗?为什么不认识上面的字啊。”

“我是认字啊,可这种字我也从来没见过啊。”

“是不是王上创造的辛字啊,听说这种字被首相和亚相赞许不语,很多人已经开始学这种字了。”

“王上可不止是创造出了辛字啊,你看这张纸,它是不是又大又白?看起来还很软。”

“虽然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我总觉得你的话有问题。”

宣纸确实是又大又白又软,和这个时代里,那些被练气士制造出来并进行售卖的纸张完全不同,这也导致了一些练气士没有了收入来源。

朝歌城已经开始售卖纸张了,虽然吴彦为了功德金光,并不介意让其他人学会这种造纸术并开始造纸,但他也不会忽略其中的价值。

整个朝歌城独一份的卖纸生意,就是王宫的,由姜王后负责。

没有说只有王宫能造能卖,但懂事的都不会抢这生意,不懂事的死了也没人问。

毕竟,这还是一个奴隶制的社会。

而相关的公文里面,也都开始使用辛字了,因为有印刷术制造了辛字和旧字的对照表,朝臣们以及相关人员看起来虽然有些吃力,但学习的速度却越来越快。

这张榜文用的也是辛字,对于百姓们而言,就完全是天书了。

不过也有相关人员读榜。

“今上功德无量,得仙人之助。”

“前有圣人元始天尊座下弟子,轩辕黄帝之师广成子及其师弟赤精子,收今上子嗣殷郊殷洪为徒。现有圣人通天教主座下截教弟子入朝歌,共襄盛举……”

一连串的介绍,让百姓们都感觉到心潮澎湃。

圣人的名头可太响亮了,特别是广成子这个轩辕黄帝之师,在民间也是广为传颂。

有了这阐教和截教的背书,百姓们对于朝廷的信任程度大增,毕竟他们没有任何可能,知道封神大劫的存在,也不知道元始天尊其实是他们王上的敌对阵营。

“今上习得仙法,不忘百姓,欲收徒传授仙法道术,有成就者可为朝臣、可封诸侯、可成仙得道。”

这句话引发了轩然大波。

谁人不想成仙?

即便是没法成仙得道,封侯也不错啊,再不济能够入朝为官,那也是能够光宗耀祖、福泽子孙后代的啊。

“今上弟子需童男童女之身,男童女童皆不可超过九岁……”

这个时代的人早婚早育过于严重,也早熟的严重,所以年龄限制被压低到了九岁。

当然了,这里所说的早熟并非是现代的早熟,类似于甘罗十二岁为相的早熟。

榜文被宣读的最后,也说说明了报名的地点,但等到这些才得到消息的百姓们,乃至于一些奴隶们,带着自己的孩子跑去撞机缘的时候,却发现平时看不到这么多孩子的朝歌城,竟然有远超他们所知的童男童女。

仅仅是半天的时间,就有超过1200人报名成功,这还是经过了截教弟子摸根骨的筛选之后,可想而知报名的人有多少。

也有一些人不信任他们的纣王,觉得这是在坑害他们的孩子,可因为苏妲己还没有来到朝歌城,纣王的口碑并没有恶劣到了暴君的程度,所以不信任的人其实很少。

特别是在那些朝臣勋贵们,把自己的适龄子嗣也送过去报名的时候,百姓们就没有多少犹豫了。

这个时代每个家庭都有很多孩子。

姬昌这样的西伯侯有一百子,也算不上是天下子嗣最多的,毕竟其中还有很多是养子,有的人亲生子女的数量都能够超过一百人。

特别是那些朝臣勋贵们,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的他们,不仅能够养活的起,也能够娶的起,人均至少三五个妻妾的他们,有十个八个孩子也很正常。

一天时间过后,吴彦就发现他的目标已经完成了。

这还只有朝歌城一地而已,如果消息传遍天下,各路诸侯统帅的镇中子民,能够送来的童男童女何止十万啊。

“可惜了,多宝道人的这个阵法禁制的面积,实在是太小了。”

吴彦有些遗憾,他并不介意收更多的徒弟,也不介意开启更多人的聪明才智。

拥有足够多的人才,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新朝歌城,发展人族。

但实在是没地方养更多的人了。

如果只是让六千人在一起学习的话,多宝道人制造出来的阵法禁制,面积也是绰绰有余。

毕竟可以盖高楼大厦。

但问题在于学习的过程中总是要伴随实践的,这又需要很大的面积了,如果是在阵法外面做实践,那频繁的从阵法之中出入,不仅会对阵法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对这些童男童女们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年之后,我就有六千个可用之人啊,而且差不多都是十七八岁的。”

吴彦在六千两百人进入了阵法之中后,也进入了阵法之中。

多出来的两百人,是对六千人进行管理,以及提供生活上帮助的成年人。

他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阵法里面的时间,和外面不太一样,具体的也不需要和他们细说,只需要告诉他们在里面待十年,出来的时候外面才过去一年时间就行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还有奴隶可用呢?

两百人不多不少,刚刚够用。

只是过去了外界的四天时间,阵法之中就已经过去了四十天的时间。

吴彦进来的时候,原本空无一物的阵法世界之中,就已经出现了十几栋十几层的高楼,天台几乎和阵法世界的顶部持平,把空间利用到了极致。

这些高楼完全足以六千多人的生活居住,以及正常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