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想一想对自己兄弟两人忠心耿耿的老国公,被东林党人逼迫出战,在强大的压力下,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战死在疆场的情形,也不由得心中赶到愧疚。看看哭的差不多了,崇祯亲自走下玉阶,一个个双手将这些哭得昏天黑地的勋贵们搀扶起来,轻声的安慰。
这时候,大家再次忘记了今日朝会想解决什么事情了。
等大家都平复之后,崇祯皇帝重新走上玉阶,却没坐回自己的位置上,而是背着手对着下面的群臣道:“赵爱卿说的对,每位勋贵先祖每次国难的时候,都毫无条件的上阵杀敌,更不记得为这个国家他们付出了多少年轻的子弟。朕就记得,英国公一脉自张维贤以上,只有一位善终,其余全部为国捐躯。老英国公的壮烈就在眼前,我们怎么能够大加诋毁,视而不见呢?如果真按照孙大人的说法,不要说抄家灭门,就是将他们驱赶出朝廷,剥夺他们的爵位,就会寒了天下人的心。若是国朝再有国难,将由谁来为国杀敌?”
说着说着,脑海里就想起了这次乙巳之变,敌人在城外肆虐,而这群文臣们依旧在朝堂上东拉西扯,竟然没有一个人敢于上城。别说牺牲了,连自己募捐,竟然都没有人捐献。当时越想越气,声调就拔高了几度,指着下面的孙良辰道:“如果国家下次有难,难道你能上阵杀敌吗?”
孙良辰立刻挺起胸膛,慷慨激昂的道:“如果国家再有难,臣虽然是一介书生,臣当第一个与敌生死相搏。”
马后炮人人会说,崇祯看着他这种丑恶的嘴脸,恶心的要吐,指着他的鼻子,大声的斥责:“你现在说这种话,你不感觉到羞愧吗?还国家再次有难,你必挺身而出?那朕来问你,就在这次乙巳之变中,你做了什么?你给我说道说道。”
赵兴看着越来越激动的崇祯,总算了解了他的刻薄,不是带人的刻薄,而是嘴上的刻薄。
而这时候,赵兴感觉,君臣这一哼一哈的配合,真的有种知心朋友的默契了。
好啊,这个性格我喜欢,这个场子必须帮,于是立刻给崇祯递刀子:“在乙巳之变的时候,具锦衣卫汇报,我们这位想要上阵杀敌的老大人,不巧病倒了,而且病入膏肓。并得每天必须有两个小妾侍寝,日夜不休,享尽了齐人之福。”
赵兴之所以这么理直气壮,是因为历史上真的就有这么一个混蛋,最终战争结束,还跳出来邀功。结果事情不密,被对手举报,气的崇祯直接在午门杖毙了他。但历史上的那个是不是这个孙良辰不知道,但这家伙也不是什么好鸟。
大殿上再次哄乱起来,文官们尴尬,勋贵们愤怒。
崇祯更是气的直哆嗦。他对赵兴牵强附会说孙良辰是要为蒙元复辟的证据不以为然,也知道他是胡说八道,但孙良辰在自己为难的时候有这样的表现,真的怒了,是大怒。
“岂有此理,岂有其理。”崇祯爆脾气又来了。“先有畏敌如虎,后又国难时候在家行乐,不顾国家危亡,现在又挖我大明根基。种种罪行,士可忍,孰不可忍,来人来人。将这个家伙给朕拖出去,乱棍打死。”
得,这次干脆不是打几板子了,而是说了直接乱棍打死,可见真的是把崇祯气疯了。
赵兴就再次面对勋贵们,用口型一字一句的道:“感——谢——啊。”
当时紧紧盯着赵兴嘴巴的勋贵们立刻了解了,对对,该歌颂皇上圣明了。于是,所有的勋贵一起舞拜高呼:“万岁圣明,万岁您老圣明啊。”连您老都出来了,可见勋贵心情之激动到了什么程度了。
面对勋贵的欢呼,崇祯在心中感动之余,也为自己能够再次收买这些,差点离心离德的勋贵而沾沾自喜。
魏国公趁热打铁:“皇上,为彰显您不忘记每一位为国死战将士们的感念,请派大员查清楚韩国公案。”这才扯会主题。
赵兴也道:“只有将这件案子办成铁案,才能不再出一个明末三大案,动摇国本的事情出现。”
一提三大案,崇祯立刻果断地下令:“这事交给锦衣卫全权处理,调动北镇抚司所有的力量,放下所有其他的事情,就专门调查这些案子。记住,正如爱卿所说,一定将这件事情办成铁案。若是真,朕不吝惜重新封爵,让为国牺牲的功勋心安。但若是假,灭他九族,以为招摇撞骗者戒。”然后不给那些东林党人们说话的机会,也不等按照程序方正化宣布散朝,崇祯直接来了一句:“散朝。”然后一溜烟儿的跑了出去。
留下勋贵欢喜狂呼,留下东林们呆若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