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求和的国书,和李若青写下的奏折一起被快马送回梁都。
匈奴根本就等不到梁都的回应,第二日就下令撤了军。
匈奴的中军大汗营帐撤走了,二十几万匈奴铁骑开始从雁门无关外消失。
快马护送的战报和匈奴国书,以八百里快马的速度直奔梁都城。
一路上带着这个消息,传遍天下,匈奴撤军了!
当这份战报直接送到了梁都城中的时候,梁都城内都被这个消息点燃了气氛。
匈奴撤军,大梁过胜了,这么大的事,竟然没用红羽急讯,这就是当权人的问题。
李若青认为这还不够资格用到红羽急讯的资格,这份战报就这样送到了朝中。
李若青送来的战报奏折,可以直达天听,直接送到小皇帝的手中。
匈奴的国书,还有李若青的奏折一起送到了御书房,在小皇帝看完之后,朝中的大臣们基本上已到了。
这么大的事,这些大佬们怎么会缺席!
太后娘娘不过问这些事,大臣们只好都聚在小皇帝的身边。
今日的小皇帝,并未穿着上朝的龙袍,他身上穿着资金龙纹服,整个人看起来确实还只是一个孩子。
小皇帝把奏折和匈奴的国书递给了杨之旬道:“太傅请看!”
杨之旬在小皇帝登基之前,就是任的太子太傅,相当于是太子的师傅,小皇帝从小一直都叫他太傅,习惯了,他和杨之旬的关系也相对亲近一些。
杨之旬其实不只是小皇帝的师傅,他还曾是先帝在当太子时期的太子伴读。
虽然还没看过奏折,但是奏折上所要奏之事,其实都已经天下皆知。
杨之旬在意的,是那份求和的国书,这份国书,虽只是求和的国书,但也代表着这一战,大梁国胜了。
这就相当于是政绩一样,杨之旬在意这份国书的原因是想要知道,匈奴愿意用什么样的代价,来求和大梁国。
只是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没人知道,匈奴怎么突然间就求和了,这件事太意外。
李若青并未在奏折上说明这些事,不过小皇帝却已经知道,在上次收到的李若青送来的密信之中,他已经知道了李若青那么大胆的计划。
匈奴突然撤军求和,只能说明,李若青的计划成功了。
大臣们都看过了奏折和匈奴国书之后,兵部尚书独孤庆跪下,大呼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其它和独孤家关系亲近的大臣们也都跪了下去,大呼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小皇帝的眼睛之中闪过一道怒意,拍了一下面前的桌案。
碰!
巨大的响声,把地上跪着的大臣们都搞懵了。
“何喜之有!”
“你们告诉朕,那来的喜!”
“雁门关一战,我大梁国数十万儿郎,有大半从此再也回不来。”
“你们觉得这是大胜吗?”
小皇帝终究是九五之尊,他是天子,天子一怒,伏尸百万都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