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朕准了(2 / 2)

身为雄才大略的帝王,温柔乡和军国大事,始皇帝要两手抓。

始皇帝细细阅读完扶苏和蒙恬的奏章,深深为之惊叹。

扶苏的奏章主要讲述两件事,一是开办举贤堂广纳天下贤德之人;

二是于全国各郡县开设学堂,以立碑表彰功德为交换,号召乡绅捐款,再广招学员,择其品学兼优者为候选官吏。

如今这个年代,贤德之人,大多出自于乡绅阶层,平民百姓根本没有什么机会读书识字,德也许有,但贤就很难了。大秦本地乡绅之中的人才,基本都已经在大秦为官了。剩下的,不用说,便只有六国遗族了。

成立举贤堂的好处显而易见,吸引那些六国遗族之中的贤德之人为己所用,一来可以分化六国遗族,二来可以顺势监控,三来可以化解六国遗族对大秦的仇恨,一举多得。

始皇帝自己根本不怕六国遗族敢造反,六国全盛时期都被他所灭。但始皇帝得为后来者考虑,扶苏没有始皇帝这般威势,镇不住天下人。

至于开设学堂,则是为贫苦百姓打开一条上进的通道,也是长治久安之策。

大秦以军功制崛起,但一统天下之后,没有那么多的仗可打。军功制,就不太合适了。底层百姓没有机会,矛盾日积月累之下,终有一天会爆发。

这两件事,都是利国利民。

始皇帝是聪明人,当然看得出来其中的巨大战略意义。

能提出此等计策,实乃国士之才。

扶苏的奏折乃是解决国内之忧,蒙恬的奏折则是解决国外之患。

北方的匈奴人来去如风,打得过大秦就打,打不赢就跑,时不时来边关劫掠,让始皇帝甚为恼火。

大秦强大的时候匈奴人尚且为祸,一旦大秦略衰弱,匈奴人必然会趁虚而入。

匈奴人,可谓是大秦的心腹之患。

蒙恬所奏,以马鞍、马镫和马蹄铁来大批量训练骑兵,跟匈奴骑兵对抗,再以海盐毁坏草原,简直是神来之笔。

始皇帝相信,根本不用等到下一代,不出三五年,他大秦铁骑可以打得匈奴人闻风丧胆。再耗费个几十年,将整个草原变成不毛之地。

从此,彻底解决匈奴这个心腹大患,一劳永逸。

始皇帝惊叹完,开口道:“你二人所奏,一内一外,都是上上之策。朕准了!自明日起,你二人各自依策而行,朕会全力支持你们。”

扶苏和蒙恬都喜道:“谢父皇(陛下)!”

始皇帝继续道:“这两份奏折的内容,恐怕不是你二人的主意。你二人若有此等高明之策,也不会等到今天才呈上来。说吧,何人教你们的?”

扶苏赞道:“父皇真是明察秋毫!此事容儿臣向父皇慢慢禀来!”

扶苏当即就把他和蒙恬一起去拜访林风,随后发生的事情,详细给始皇帝道来。

始皇帝听完,道:“世上居然有此等人物,真是匪夷所思!明日上朝时,你们带他来见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