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霸气十足美猴王(1 / 2)

于是,三藏法师的名头就传入了唐皇李世民的耳中。

不仅因为对方是佛门水陆法会近十年来的冠首,以少年之身起,就盖压大唐一众高僧,佛法修为深厚无比,

更因为经过九世积累,三藏法师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

而佛门每一代都会出一位三藏佛子。

每一代三藏法师都有着别于其他高僧的本事,或是神通盖世,或是慈悲无量。

每一个都令人钦佩。

尤其是第九代三藏,更是论道三界,名扬四海,以凡人之躯踏遍大半个广袤的地仙界,一鼓作气,花费短短数十年时间,就从肉体凡胎一跃成为太乙金仙级数的强大生灵,证就菩萨金身。

如果说每一代三藏都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那第九代三藏,就是传奇中的传奇。

因此,这一代的三藏被李世民传召而来,踏入长安,为唐皇消灾解难。

………………………………………………………

长安。

大明宫。

在见到这第十代三藏的刹那,李世民就瞬间认定,能解他困厄之人,非第十代三藏莫属。

盖因他太非凡了!

相貌太过俊美,浑身上下,有内到外,更是透着一股令人忍不住想要亲近的气质。

哪怕是见惯了绝色,甚至在这个仙神显化的世界,连神仙都见过的李世民都不得不承认,第十代三藏的面容是他生平仅见的出色。

这种美超脱了种族局限,超脱了生命本质的层次,超凡脱俗,仿佛世间集美大成。

而李世民很早就听过一段话:

颜值,即正义!

颜值,即无敌!

据说,这是亿万里之外的圣城万妖城流传的至理名言,被返回南瞻部洲的商队带回,在世间流传千年。

这世上长得好看的人,总会得到优待。

一如这天地万灵随着修为的提升总是想往好看的地方长。

一如他身为帝王总喜欢睡…………漂亮的女人!

因为她们赏心悦目,让人感觉眼睛受到洗礼,眼前一亮。

令他情不自禁地心情舒畅。

所以,李世民信这段话,因为这代三藏的神通就是美!

据传,他曾一笑,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百花失颜色,太阴敛芳华。

便是九天仙神也曾为他下凡,送上仙果灵药。

据说,这是一门大神通,可以号令鬼神。

因此,李世民将自己的烦恼道出,这种感觉很是奇怪,明明两人是第一次相见,明明他作为帝王,对任何人都心生警惕,连他相濡以沫,恩爱有加的长孙皇后都不例外。

可却对眼前的和尚情不自觉地卸下心防,对他推心置腹,将心中的烦恼一股脑儿倾倒出来。

连深藏在内心深处的伤疤都不自觉地说了出来,玄武门之变被他原原本本,说得一清二楚。

随后就目光灼灼地盯着三藏,想知道对方有何办法,帮助自己走出困境。

“阿弥陀佛!”

在李世民迫人目光的逼视下,三藏伸出白皙如玉的修长手指,双手合十,低声诵念一声佛号。

就唐皇提出的请求想了想,他这才开口说道:“陛下,贫僧虽能解陛下一时之困,但难解陛下心中病根,追末逐本,终究难以令陛下真正放下。

而想要超脱万民,导人先善,成就无量功德,仅凭贫僧一人之力,难以成行。”

闻言,李世民面露难色,他没想到这位第十代三藏直接坦言,就是他出手,也难以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助自己消灾解难。

更遑论超度大唐子民,为自己积蓄功德,令其死后不坠幽冥,安享福泽。

想到自己命人打探到的消息,李世民眼神一亮,忽然问道:“朕曾听闻,佛门有大乘佛法,可超度世人,度世间一切苦厄,更有数代三藏大法师,精通大乘佛法,曾于世间显化神通,开普渡法会,宣讲佛门真言,普渡红尘百客,大师作为这代三藏,不知可会大乘佛法,度朕与臣民脱离苦海,心生善果,以求来世福寿延绵?”

李世民语出赤诚,将自己掌握的信息道出,既是在确认,也是在提醒。

朕不是一无所知的普通人,更不是能被轻易忽悠的孩童,对你们佛门的事情了如指掌。

你最好老实交代,朕还能对你坦诚相待,否则,哪怕你是第十代三藏,结果也不是你能承受得起。

其中的潜台词三藏自然听得懂,他虽是出家人,但智慧通达,无双非凡,又执掌自己所在的金山寺数载,曾面对过不少高僧的言语机锋。

这才脱颖而出,用超凡的智慧、精深的佛法修为和难以企及的俊美,赢得一众高僧的尊敬。

彻底坐实了三藏这个位置。

毕竟,如今三藏在佛门眼里,在天下人看来,早就不是一个法号,更是一个称号。

是在东土佛门至高无上的地位!

是赢得天下生灵敬重的身份!

只是,想到某些事情,三藏有苦自知,心中思量一阵老实说道:“阿弥陀佛!陛下有所不知,大乘佛法并无经书传下,盖因这真经远在西方灵山,佛门净土之内,唯有越千山万水,行十万八千,达到净土,求取真经,回返东土,才能将真经记录下来,方便书纸成册,广为流传!”

想了想,三藏继续说道:“前几代三藏大法师之所以通晓大乘佛法,乃是他们生而知之,感应佛念,自悟而出,天赋神通。

小僧佛法修为与前几代三藏相比,有天地之差,自认悟性欠佳,难以自悟大乘,实在惭愧!”

这番话出口,李世民默然不语,与三藏对视良久,方才悠悠一叹,开口而道:“既是如此,还请法师开坛讲道,助朕暂时去除梦魇,令朕得以安眠,至于大乘佛法之事,朕会仔细思量,再给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