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惟我与天齐同寿(1 / 2)

“陛下有令!”

哒哒!

一匹快马,在咸阳大道上,飞速疾驰!

“咸阳城内,谁胆大包天,敢当街纵马?”

众人脑海冒出这个念头,闻声而望。

见那匹四蹄奔腾,肢体强健的黑马,载着一个身披黑衣甲胄的人影,自咸阳宫方向而来。

沿途过处,街道上的人群分散,自动让开一条道路。

让使者打马而过。

一骑绝尘!

帝都脚下,民凡而识广,知道那是在传递紧要公文。

有心之人,想起初晨那一幕,怀疑跟仙人有关,或发动人脉,打探消息,或静思推演,有所猜测。

但无论是王孙贵族,还是升斗小民,不管是书生法徒,还是农夫游侠,都明白:

仙人出世,始皇动,天下大变,风波将起。

随着公文传出咸阳,不过月余,仙人出世的消息,就席卷天下。

同时,还有一则消息,炸响大秦整个浩瀚疆土:

十月初一的“腊祭”之日,始皇将派三千人,入仙乡求学。

特别是,还发布檄文,昭告天下:

百家之人,忠于大秦者,可入;

一技之长,不拘身份,不限男女,忠心者,可入;

战功卓越,身强体健者,可入;

……

一时间,整个大秦风起云涌,百家的当家人、六国余孽、有志百姓……皆纷纷朝咸阳蜂拥。

若是谣传,不过是费一番脚力。

可若眼见为实,将开启一个巍然大世。

所有人,都不敢怠慢。

尤其是,随着各自安排在咸阳城中的细作、间谍,传回消息,证实曾亲眼所见,有神人飞腾九天,仙人纵横青冥。

就是一些原本还端着的人,也无法淡定,或乘坐马车,或骑着毛驴,或徒步如飞,或乘骑机关,纷纷上路。

同赴咸阳。

共见仙尊。

……

回归大青山的李天生,也不得闲,除了日常修炼外,也在积极准备。

趁着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将一些简单的技艺教授给仙乡的百姓。

每日,在青山各峰出现,采药炼丹,制器炼阵。

这第一次的正式亮相,他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日生月落两时休,人在光阴似箭流。

转眼就是十月初一,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腊祭。

这一天,始皇出巡,万人空巷。

咸阳城外。

渭水河东流入海,发出哗哗声响。

直对那接天连地,仿佛撑天之柱的仙山方向,一座巨石搭建的四方高台,高高矗立——登天台。

此刻,高台四周,人头攒动,布衣小民、华服勋贵、笔录小吏……都静静地等着。

没人敢妄动,也没人敢闹事。

看着那座几十丈的高台,所有人都思绪飘远,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个月前的场景:

那天,天色将明未明,带着几分昏沉,泛着几丝寒人的秋霜。

仙乡之民入世,乘坐一艘华美巨船,自九天之上,破空而来,降临咸阳城。

那艘巨船,众人生平仅见:

没有璀璨珠玉,却有一种名为玻璃的水晶。

没有烛台灯火,却能自发天光,亮如白昼。

……

仙乡之民,鱼贯而出。

男女老少,约莫百人,一个个面色红润,精气十足,神采飞扬,气色比养尊处优的贵族,还要好上不少。

谈吐,不像饱读之人,说话云里雾里,也不像乡野小民,张口粗言秽语,自带一股平易近人的和善和气度。

穿着一种名为棉布的衣物,不仅保暖,还不会拉伤皮肤,更不像丝绸华服一样,用料讲究,做工复杂。

他们来到咸阳城后,使用了一些众人看不懂的器具,于咸阳城外,渭水河畔,短短数日,就起了一座占地十丈、高数十丈的巨大高台。

上面刻满了众人听过或者没听过的神兽:

有戏水蛟龙,也有飞天仙鹤;

有献桃灵猴,也有背石老龟;

有倾世大鹏;也有流浪蛤蟆;

有三头神狮,也有抱月玉兔;

……

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散发神威。

据说,揉杂了数十种画法,既写实,又写意。

仿佛神兽当面,狰狞的兽头,慑人的瞳孔,让人不寒而栗,心存敬畏。

听说,夜里,有游手好闲的浑人,去摸寡妇门,经过这里的时候,被绽放神光的神兽吓到。

直接跪倒在地,痛改前非。

割了那物,进了咸阳宫。

据来的孩童透露,那仙乡粮食吃不完,还有各种数不清的瓜果。

人人温饱,家家富足,夜不闭户。

……

思绪回笼,马蹄走动和车轮滚动的声音响起。

等候的众人纷纷跪地、垂首。

始皇出宫,行至此处,要登天台,与仙人沟通。

请仙降,开仙路,迎造化。

这对天下人,都是难以想象的好事。

没有谁会在这个时候,找不自在。

连向来跟始皇不对付的六国余孽、以武犯禁的墨家侠客,都暂时按捺。

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

成为众矢之的。

当然,这是某些人一厢情愿的想法。

在那道被黑龙帝袍包裹的魁梧身影出现的刹那,所有的想法都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