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漫天开价(1 / 2)

官场之风流人生 更俗 8365 字 2020-12-06

孙家也许算不上世界第一流的资本巨鳄,但在华商圈子里,怎么也要算是排得上名号的。

过去,孙家担心国内的政治环境,对亚太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席卷亚太、曾叫全球第二经济体ri本货币汇率下挫近五成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也叫长青集团高层及孙家认识到东南亚工业基础薄弱、市场分割零散以及人力资源匮乏等致命缺陷对产业投资的威胁有多大。

虽然孙家从九七年初就积极调整在亚太地区的投资结构,但在持续一年半都没有完全消除严重负面影响的金融风暴里,也没能说完全避免损失。

孙启义负责亚太总部,旗下资产一度高达二十二亿美元,损失最严重时,账面资产一度缩水近一半,到现在也不能说完全恢复元气。

只是,相比较其他在亚太地区损失惨重的投资商,长青集团从九七年初就开始的积极调整,无疑可以说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直接控制的主营业务甚至还能保持一定水平的盈利,在九七、九八年的经济环境之下,就显得更加的珍贵。

而所谓积极的调整,就是从九七年初开始,长青集团与梅钢系所进行的一系列合作,包括出售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旅游地产、收购铁矿、海运资产,与梅钢合作扩大铁矿、钢材贸易业务;包括将马来西亚等国投资的制造业务转移到国内,与鸿基等方合作,建造更大规模的电子轻工制造基地;包括扩大对国内商业、酒店业的投资

这些投资调整都主要集中在东华,长青集团在东华拥有四星级、三星级酒店共计六家,仅与梅钢合作的铁矿、钢材年贸量就高达两百万吨,参与新浦港、梅溪港、梅溪电厂等一系列核心工程的投资,而最为耀眼的,就是与鸿基合作建造的鸿基长青电子制造基地一期、二期。

鸿基长青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全部建设完成,总投资高达四亿美元,雇用员工总数达到两万人,除了机电类产品外,还主要为国内外知名的家电及消费电子厂商配套生产电子元器件、零配件,甚至贴牌生产、组装各类消费电子产品。

由于从九七、九八年起,ri韩等国主要的家电及消费电子巨头,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也被迫调整投资策略。

为了更积极开拓中国拥有十二亿人口的大市场、利用中国廉价、纪律xing强且素养高的劳动力资源,这些海外电子厂商最大程度的压缩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产能,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长青集团早一步的调整,时机极其恰当的契合行业走势,几乎将竞争对手近一半的业务都抢了过来,目前靠着国内外总计近四万人的雇工规模,一跃成为亚太地区最主要的代工厂商之一。

当初被迫调整投资结构,将分散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区的几家电子厂迁到新浦,主要还是为了节约劳动力成本,短短不到两年时间,谁都没有想到无心插柳,竟成为长青集团在亚太地区英明无比、成绩耀眼的一项投资决定。

孙启义凭借近两年来的成绩,他在长青集团内部的地位,自然也是无人再质疑;当然,从谭启平被沈淮从东华赶走之后,孙启义与谢家的关系也就彻底的疏淡开来。

鸿基长青在新浦的厂区,自然也是孙家众人这次探亲返乡之旅的重点行程。

厂区规模高达三千亩地,占到新浦电子产业园建成区大一半的面积;兼之临港新城东片区专门为鸿基长青制造基地配套建设的生活区,仅鸿基长青就能支撑起一座相当繁荣的市镇出来。

孙家老人听到孙启义、孙启善兄弟俩介绍,这附近在九六年之前还是一座荒凉的小渔村,都露出难以置信、不可思议的神se。

临港新城东片区建造到此时,大大小小的住宅社区近二十处,居住人口已经超过十二万人,东区广场商业以及县中、职业综合学院等相应的教育文化社区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也都建成投入使用,前后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临港新城东片区看上去就已经完全像是一座小型城市拔地而起,屹立在淮海之滨。

这样的建设速度在国内虽然不能说绝无仅有,但也足以叫人惊叹了;而且此前众人参观的梅溪新区建设规模也不比临港新城东片区稍小。

加上工业区,梅溪新区的建成面积也将近四十平方公里了。但凡一地,能有这么大规模的一个区域崛起,就能支撑地方经济持续的强劲增涨,东华在沈淮手里就脱胎崛起两座新兴的工业城镇,说是奇迹也不为过。

当然,沈淮邀请孙家众人到新浦,也不是说要炫耀这些年的发展成绩,无论是梅溪新区还是新浦想要继续高速成长,还需要持续不断的从外部引进发展的资本及各种管理、技术上的优质资源。

孙家此时在国内的直接投资不过六亿美元,倘若孙家将长青集团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产业资本都转移到国内,那就意味着长青集团还有三五十亿美元的投资潜力可挖。

以渚江科技大学、县人民医院、公用事务集中区为核心的南片区,启动建设也有一年时间,再有一年时间就能将南片区的框架拉起来,现在已经到了考虑启动新城西片中心商业区的建设了。

沈淮是想在新城西区,跟在徐城渚江南岸一样,再建一座鹏悦现代城,使整个临港新城的框架确定下来。不过,两座鹏悦现代城一座在徐城渚南、一座在东华新浦要同时启动建设,梅钢面临的资金压力就大了。

另外,鸿基长青要在徐城市城东大道以东的国际产业园内,启动建设雇工规模达两万人的三期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同样巨大

长青集团也非摇钱树,旗下控制的资产虽然高达一百二十亿美元,但每年数亿乃至十数亿美元的盈利,大部分都要给股东分红,集团手里能用于投资的资金实际上也相当的有限,没有太大的潜力可挖。

鸿基长青启动一、二期工程建设时,长青集团主要是将在马来西亚等国的电子厂转移过来,除了设施、技术及业务外,直接投入的资金也很有限,更多的建设资金还是宋鸿军从旗下的产业基金里拿资金出来参股。

当然,要是能说服长青集团以及背后控制长青集团的孙家,彻底的改变长青集团当前重欧轻亚的投资战略,出售西欧地区的部分资产,套现转移到国内,就能一石多鸟的解决很多难题。

长青集团旗下在伦敦金融区的一座超高层酒店商厦就价值十亿美元,孙家要是同意长青集团高层把这栋商厦卖了,两座鹏悦现代城以及鸿基长青三期工程的建设资金就齐全了。

“沈山当年就怕你不成器,整天都愁眉苦脸,我就跟他说啊,凡能成大器的,没几人年轻时不混账的,”站在西山岛的山顶凉亭里,白发苍苍的孙长庚,笑呵呵的跟沈淮说道,“你看现在,他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

沈淮摸着鼻子,很难厚着脸皮接受这样的“夸赞”,笑着说道:“当我就真当舅姥爷您这是在夸我”

“”孙长庚哈哈大笑,声音爽朗,“不是夸你,还是骂你不成”

孙长庚是孙家家族基金的理事会主席,换句话说,也就是孙家这个大家族的“家长”。

孙长庚年纪比沈山要小一些,但今年也七十五了;他的jing神虽然很好,这次带着年纪未满三十岁的新娶幼妻,一起回家探亲,让人很担心他哪天在宾馆奢华的房间里中个“马上风”、就起不来了。

沈淮在法国时,孙长庚是当时长青集团的董事长,孙家迁国到欧洲,半个世纪以来能发展今ri的规模,孙长庚居功甚伟。不过,虽然孙长庚跟沈淮她姥姥是嫡亲兄妹,算是沈淮的嫡亲舅姥爷,实际上沈淮跟他直接的接触也仅限于逢年过节有限的几次。

孙长庚管理企业严格,但治家绝对谈不上门风严谨,不然孙家在法国半个世纪以来也不可能出那么多的纨绔子弟。当年也是沈山对闯祸的沈淮失望之极,孙长庚倒是不会介意孙家闹出什么丑闻,说到底还是不关心。

也很难去揣测孙长庚这种心态的真正用意,纨绔子弟醉心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有野心、有能力的不多见,有利于他对整个家族、对长青集团的控制,但也确实不乏孙启善、孙启义这样有能力的杰出子弟出现、进入长青集团担当要职。

要想说服孙家众人同意长青集团放弃以往重欧轻亚的投资战略,沈淮知道眼前的孙长庚是他需要克服的最大一道难关他站在凉亭里,迎着寒冷的海风吹面,暗自揣摩一路行来话语极少的孙长庚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然而孙长庚看着西山岛东面年造船能力达四十万吨的船舶制造基地,心里也是感慨万分。

孙长庚半个世纪之前在国内就参与孙家企业的管理,到法国之后,更是一步步成长为孙家、长青集团的核心人物,自然也能看明白新浦港形成当前产业布局的不易,以及整个产业布局背后所能形成的影响力及控制力是何等的巨大沈淮籍此斗垮一个市委书记,当真不能算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